-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安家庭三部曲中中西文化冲撞与融合情境设置价值探析
李安家庭三部曲中中西文化冲撞与融合情境设置价值探析
摘要:李安以自己创作的《家庭三部曲》而蜚声影坛,其多元的文化背景使得电影的文化元素成为其电影的特色。在《家庭三部曲》中中西文化的冲撞与融合表现的极
为明显,这样的情境设置受到了李安多元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同时也是影片走向世界迎合多重受众的需要。
关键词:李安;家庭三部曲;文化;冲撞;融合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李安是华语电影界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他带着中国电影,带着中国文化,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电影人积极参与电影的态度和驾驭的电影能力。李安多元文化背景使得他对中
西文化拥有得心应手的把控能力,他站在中西文化的节点上冷静客观的在电影中对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给予了自己的表达,而作品中所呈现的中西文化的冲撞和融合情境在跨文化传播中更觉明晰。
一、 李安多元文化背景下情感交织的体现
李安1954年出生在台湾,他生长在传统中国家庭,传统中国文化深深侵染了李安。在他的《家庭三部曲》中他将广博的中国文化建构在以家为中心的文化氛围下,以父亲为情感依托和中轴将故事串联。
这是传统的以“父”为主的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带给他的直观印象,父亲是家庭的中心,其权威是不可逾越的。这正是儒家文化中“家”是以“父―子”为轴心,以父性权威为核心的传统体现。李安受
到了父亲深深的影响,父亲士大夫的观念,荣誉感、责任感无形之中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他一直希望李安能够读大学,但最后事与愿违,李安最后进入了台湾艺专学习话剧表演。
1978年李安来到美国,后来到纽约大学电影系学习,1984年获得纽约大学电影硕士学位。经过几年的美国生活经历,使得李安第一次接触与传统中国文化截然不同的西方文化,西方文明所宣扬的自由民
主,以个人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冲击着李安。在西方文化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对话交流,最鲜明的就是父子之间的关系发生的完全的变化,儿子不再对父亲惟命是从,而是作为独立个体的人进行
自由、平等的交流,这是中国文化中无法想象的。西方文化重视个体价值的实现,实现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不是建立在纯粹个体意义上的,也不是建立在纯粹整体意义上的,而是建
立在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范畴。[1]
李安的留美经历令自身的文化价值体系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猛烈冲撞,令其印象最深的就是父亲在家庭中地位的动摇。李安作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传承者,西方文化的接受者,他对“父亲”以及“父权
”的态度是复杂的。一方面,以西方文化现代平等精神而言,父亲最为家庭成员之一,其父性的权威和“特权”应该被打破,父亲应该和其他家庭成员在一起,和平共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
爱;另一方面,深受父亲影响的李安,又存在着深深的恋父情节,父亲在李安心中,永远是“家”的核心和代表。[2]李安自身经受众中西文化带来的冲击,这种亲身经历所带来的感受比他人更甚,所
以他将经历过以影像的方式展露在受众面前时更具有说服的张力。在其处女作《推手》中父亲是一名太极拳师,功力深厚,刚柔并济,彰显“推手”的魅力。作品以太极拳为中华文化符号,将其置身于
以美国为代表西方文化代的包围中,在无奈中彷徨挣扎。在不同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发生冲撞下,父亲为了保全儿子选择了离家出走,这是父亲不得已的妥协。最终经历了多重的磨合,在影片结尾处
洋媳妇艾玛向晓生求教太极拳法时,我们看到了一个十分和谐的画面,中西文化在冲撞后最终实现了彼此的融合,实现了包容下的共生。在影片《喜宴》中,李安将作为接受西方文化的留美同性恋儿子
高伟同与曾经做过国民党师长家族伦理观念颇深的父亲塑造成不同文化的代表,伟同为了实现父母的家族愿望,不惜隐瞒事实,编造谎言,与薇薇进行假婚。影片名称为喜宴,主要是在伟同和薇薇的婚
礼上体现出来,但是影片中中国传统的大摆筵席,宴请宾客的喜宴模式似乎在蓝眼睛高鼻梁的西方文明中显得些许的格格不入。伟同他虽接触了西方自由、独力的文化模式,但是他依旧无法挣脱民族传
统文化的无形枷锁,最后以假婚的方式实现了妥协。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谎言囊括在父亲更大的谎言中,父亲最后得知儿子是同性恋,他选择了默许。父亲机场离别时的举手,显得意味深长,他
在这种妥协中实现了自己的传统家族得以延续,获得了一种放飞的解脱。
李安将父亲的形象在东西、新旧文化的冲击面前经历了一番维护、选择、妥协最终获得了人性自由的心路历程,这种情境的设置是李安自身经受中西文化交织后的内心情感的表达。他寄情于跨文化的传
播之间,在中西文化交织的节点上以家庭为文化冲突的发源地,折射出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