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温室菌菜间作对食用菌生长及产量影响.docVIP

日光温室菌菜间作对食用菌生长及产量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光温室菌菜间作对食用菌生长及产量影响

日光温室菌菜间作对食用菌生长及产量影响   摘要 通过对日光温室内黄瓜与杏鲍菇间作模式下环境因子和杏鲍菇生长的观测,结果发现,在日光温室菌菜间作模式下,杏鲍菇产量与黄瓜的生长是同期进行的,同时也发现日光温室内的各项环境因子与杏鲍菇最适生长环境的要求相差较大,从而造成了日光温室内杏鲍菇产量不高。   关键词 日光温室;黄瓜;杏鲍菇;环境因子;产量   中图分类号 S646.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06-0005-02      杏鲍菇又称刺芹侧耳,属于真菌门、真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属。主要分布于西欧、南亚、中东及我国的新疆、青海、四川等地,是高山、草原、沙漠地带品质较好的一种大型真菌,肉质肥厚、质地脆嫩、营养丰富,有特殊的杏仁香,口感极好,被人们称为“平菇王”、“草原上的美味牛肝菌”[1]。菌菜间作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保护地高效利用技术之一。菌丝的整个生长过程需要吸进O2,呼出CO2,而这一过程和蔬菜的光合作用正好相反,菌丝的生长可以为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足够的CO2,培养料释放于土壤的养分、抗菌素和少量的生长激素,有利于刺激蔬菜根系的生长,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有效减少化肥及农药的使用,是实现蔬菜无公害生产的有效途径[2]。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菌菜栽培模式技术就已开始应用了,例如江苏省杨中县蔬菜公司采取塑料大棚菇、豆、瓜栽培。1996年利用大棚支架种植丝瓜、黄瓜、豇豆,在豆瓜行间放入平菇袋,夏季种,10月收,产值30.24万元/hm2,减去成本13.21万元/hm2,纯收入17.02万元/hm2 [3]。可见菌菜栽培模式是一种高效增产的栽培模式,国内在杏鲍菇种植方面尤其是在设施栽培条件下,以菜菇栽培模式种植杏鲍菇的技术还较少,主要在杏鲍菇加工方面的研究做的比较多,而在新疆,杏鲍菇生长的研究只进行了不同培养料栽培杏鲍菇生长的研究,在菌菜栽培模式下杏鲍菇的生长尚未有报道。本试验在日光温室内进行黄瓜与杏鲍菇间作模式各个环境因子对杏鲍菇的生长及产量产生的影响进行初探。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试验品种。黄瓜的品种为金春3号,食用菌的品种为杏鲍菇。   1.1.2杏鲍菇的养料配方[4]。棉籽壳:87%;麸皮:10%;石灰:2%;石膏:1%。   1.2试验方法   1.2.1菌菜间作方法。①黄瓜的定植方法:采用每垄栽2行,小行距为45cm,株距30cm。②杏鲍菇的种植方法:随机选取10袋在2006年12月接种好的杏鲍菇在每垄黄瓜的2行中间开1条宽20cm、深20cm的小沟,将土翻向两边,把杏鲍菇的菌袋去掉,每个菌棒切成3段,然后依次将其放入沟内,覆土2.5~3.0cm,并将两边的土向中间聚拢抚平,再在菌棒的上面覆上1层麦草,这样可以起到遮荫的效果[5]。   1.2.2试验测定方法。从杏鲍菇种植开始,每天早上9时、中午2时、下午6时对日光温室内的环境因子的各项指标,如温度、湿度、光照进行观测,同时对同期生长杏鲍菇的菇房环境因子也进行测定,还随机选取了10株黄瓜挂牌,定期对挂牌的黄瓜生长量也进行测定。最后对日光温室内的黄瓜、杏鲍菇和菇房的杏鲍菇的产量进行了测定。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条件下环境主要因子的变化   2.1.1温度。菇房温度从4月3~8日缓慢上升,到了4月13日有所下降,4月18日温度回升得比较明显,4月23日以后缓慢上升;而在日光温室内从4月3~13日温度上升得比较明显,到4月23日又有明显的下降,从4月23日以后也是比较缓慢的上升。此外,菇房的温度一直比日光温室的温度要低(见图1)。   2.1.2湿度。菇房的湿度从4月3~12日缓慢下降,到了4月13~23日开始慢慢回升,之后有缓慢下降的趋势,日光温室内湿度的变化与菇房湿度的变化相似,菇房的湿度一直都高于日光温室的湿度(见图2)。   2.1.3光照。菇房光照基本无太大的变化,而日光温室内4月3~13日光照上升比较明显,4月13~18日下降的比较剧烈,从4月18日以后开始下降的比较缓慢。菇房的光照明显小于日光温室的光照(见图3)。   2.2日光温室内与菇房出菇量的比较   4月11日日光温室内杏鲍菇开始出菇,到5月7日为止,在不同条件下的出菇量为:随即选取的10袋杏鲍菇在日光温室的出菇量是228.9g;同期随即选取的10袋杏鲍菇在食用菌研究所菇房的出菇量是1 400g。10袋杏鲍菇在日光温室的出菇量比在食用菌研究所菇房的出菇量少1 171.1g。造成减产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菇房的温度一直要低于日光温室内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8.5~23.5℃之间,而日光温室的温度在19.7~27.4℃之间,由于杏鲍菇属于中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