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杜甫在湖南诗中政治情怀.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杜甫在湖南诗中政治情怀

浅析杜甫在湖南诗中政治情怀   作者简介:糜良玲(1987―),女,苗族,硕士,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1级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工作。   摘 要:晚年的杜甫流寓湖湘的两年中,羁绊旅途,形迹衰朽,颇受生存危机和精神失落的折磨。但他始终坚持“奉儒守官”,以兼济天下为己任。在此期间创作了不少饱含政治情怀的不朽诗篇且具独到的特点,以此可以反驳历来认为杜甫在湖南飘零期间政治情怀淡薄的观点。   关键词:杜甫;湖南诗;政治情怀   一、杜甫的湖南诗   杜甫晚年居无定所,穷困潦倒。唐大历三年(公元768年)不堪孤苦的杜甫离开夔州远赴江陵,打算经江陵借道襄阳返回中原,以了叶落归根的夙愿,于是起程返回河南老家。但因他故,只得漂泊岳阳、衡州、潭州,于是开始了湖湘漂泊之旅。大历五年(公元770年)四月,藏?在潭州作乱,杜甫于是携家南逃。“五十白头翁,南北逃世难”。然而“乾坤万里内,莫见容身畔”(《逃难》)[1]。在洞庭湖和湘江上漂泊的三年,江水陡涨,交通不便,食物的匮乏严重威胁到了老杜一家的生命,于大历五年(公元770年)秋冬之际病死在湖南。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杜甫写诗一百五十首,后人称之为“湖南诗”或“湖湘诗”。元人方回论及杜甫晚期诗,认为:“大抵老杜集,成都时诗胜似关辅时,夔州时诗胜似成都时,而湖南时诗又胜似夔州时。一节高一节,愈老愈剥落也。”[2]可见湖南诗为杜甫的创作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二、杜甫湖南诗中的政治情怀   当时北方战乱未息,诗人萍踪无定。光阴荏苒,老之将至,乡愁袭来,倍觉孤苦。所以写出的诗必然于字里行间中反映出当时寂寥的心境。   被凄凉愁苦萦绕的诗人此时的政治情怀又是如何呢?杜甫在蜀入幕仅仅做了六个月的幕僚,便辞了官回到草堂。杜甫晚年饱受生存危机与精神失落的双重压迫,不少人由此认为此时的杜甫在生活上都自顾不暇又何谈心忧天下?   在湖湘这段漂泊的岁月中,战乱频仍,知交凋零,年岁渐老,疾病缠身,阅尽了人世沧桑的诗人,在他晚年的声声唱叹中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而崇高的身影。只是杜甫并没有忘却对天下苍生的怜悯,重展政治理想的星火仍在燃烧,无论身处何境,他都丢不掉早年立下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3]的志向。元人方回对杜甫的坎坷境遇给予深切的同情,对其“流离颠沛不忘君父”的胸怀充满敬佩。如评《正月三日归溪上有作简院内诸公》诗云:“老杜平生流离虽多在郊野,而目击兵戈盗贼之变与朝廷郡国不平之事,心常不忘君父,故哀愤之辞不一,不独为一身发也”[4]。杜甫在《江汉》一诗中云:“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5]。不难看出诗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态度。虽然时日无多,可是还想着为国家干做一点贡献。方回在《瀛奎律髓》中也评道:“中四句,用云天、夜月、落日、秋风皆景也以情贯之,‘共远同孤,犹壮欲苏’八字绝妙,世之能诗者不复有出其右。公之意自比于老马,虽不能取长途而犹可知道释惑也”。[6]   杜甫关怀和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感情集中表现在揭露、控诉过重的剥削、压榨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上。公元768年,杜甫顺江东下到了岳州,暮冬时节,写了《岁晏行》:“去年米贵缺军食,今年米贱太伤农。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轴茅茨空”[7]、“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8]、“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9]。杜甫这时拖着多病残躯,挈妇将雏,挣扎在湖湘旅途之中,当他看到当地人民被“征求贫到骨”,甚至到了卖儿鬻女偿租还债的地步,还听闻“石间采蕨女,鬻市输官曹。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号”(《遣遇》)[10]的人间悲剧,于是忍无可忍地抱病挥笔,写出控诉统治者残酷剥削罪行的著名诗篇,并发出了“何时终”的极其沉痛的感叹!愤怒地指斥那些大大小小的统治者“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莠蒿。索钱多门户,丧乱纷嗷嗷。奈何黠吏徒,渔夺成逋逃”(《遣遇》)[11]。所以他极力呼吁“谁能叩君门,下令减征赋”(《宿花石戍》)[12]。诗人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念念不忘朝廷“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南征》)[13],“皇舆三极北,身事五湖南。恋阙劳肝肺,抡材愧杞?”(《楼上》)[14]。对不能为国出力感到内疚。大历四年(公元769年),这是诗人人生中的最后时光,他仍然念念不忘致军安民的愿望。如他在这一年所写的《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一诗中说道:“附书与裴因示苏,此生已愧须人扶。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15]。如此坚韧持久、积极热烈的用世精神已经体现得淋漓尽致。可见杜甫在老病漂泊之中仍然心系朝廷,然而李唐王朝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满腔热血却加以漠视,他终究无人理睬,孤凄地客死江南他乡。   三、湖南诗中的政治情怀的特点(与秦蜀时期作对比)   在湖南时期,诗人也说: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