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抗战期间汪精卫叛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抗战期间汪精卫叛国

浅析抗战期间汪精卫叛国    [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走上叛国降日之歧途,是特定人物在特殊历史时期的必然,本文将从以下方面浅析这种必然性的原因,首先,汪精卫在个人性格影响下产生的民族失败主义情绪是内因;再次,周佛海、陈璧君等的影响,与蒋介石权利之争,日本的“诱降政策”等条件是外因。汪精卫叛国降日正是以上几个方面合力的结果。    [关键词]汪精卫;叛国;原因   1938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防御阶段,日本速亡中国的迷梦彻底破碎。然而,就在这一年,国民党副总裁、中央政治会议主席、国民参政会主席汪精卫叛逃离境,转道河内直入上海,公开降日,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背叛母国,堕落为大汉奸。这一事件在中国以至世界上都引起了巨大反响,严重损害了中国的抗战前途,对汪精卫走上叛国降日政治歧途的原因目前还存在着许多疑点,争论不休。   一、汪精卫的个人性格探因   汪精卫,字季新、季恂、季辛,名兆铭,精卫是他后来发表文章时用的笔名。1883年,汪兆铭生于广东三水县,此时,其父已是62岁的老人了,汪兆铭兄弟姐妹加在一起共有10位。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其父不得不以花甲之年往返于陆丰、三水之间,以在县衙做师爷养家糊口。“岁时令节,兆铭逐群儿嬉戏,乐而忘倦。时见母蹀躞仰屋,微叹有声,搜箧得衣物付佣妇,令质钱市果馔。”“母所生子女各三人,劬劳太甚,诸子女以此长成,而母亦以此伤其生,不获终其天年,悲夫!”[1]这是汪兆铭自述的一段话,写得凄惨悲凉,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事实,其母死于劳累,当时其家经济拮据,度日如年;其母由于家庭所累,少有顺心之时,是其致病逝世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时,汪兆铭13岁,第二年,他父亲又病逝。这在尚未成年的汪兆铭心理投下了沉郁的一笔,汪兆铭忧郁、优柔寡断的性格,大致就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其后,汪兆铭和其长兄住在一起,但祸不单行,其三哥、二哥先后去世,留下孤儿寡母,家庭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年轻的汪兆铭也不得不出外谋职养家糊口,再加上兄长汪兆镛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学究,对小兆铭管教甚严,生活在这样凄凉而拘束的环境下,汪精卫的懦弱、优柔寡断的性格最终形成。   汪精卫的这种性格,在其以后的政治生活中影响很大。汪精卫的这种性格,决定了其怕事,难当大任,遇事畏缩畏难,不敢斗争,易于妥协。辛亥革命时期,他追随孙中山先生闹革命,武昌起义胜利时,他竟和袁世凯勾结,迫孙中山先生早日离位,“汪精卫还亲笔致函武昌军政府,主张南北联合,要求清帝退位,选举袁为总统。”[2]大革命时期,汪精卫在革命关键时刻背叛革命,毫无原则。在以后与蒋介石的一系列政治斗争中,他稍有不利,就托病住院甚至出洋。1932年1月,汪精卫再次与蒋介石合作,联袂入南京,出任行政院长兼内政部长,中央政治会议主席,主持政务。随后一?二八事件发生,汪精卫于2月发表了“一面抵抗,一面交涉”的对日主张,以配合蒋介石“不绝交、不宣战、不讲和、不订约”的对日主张,压制全国人民的抗日情绪。抗战爆发后,汪精卫懦弱、优柔寡断的性格发展到了极致,他无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的抗日决心,不顾国家民族利益,只强调中国弱日本强,一心调和中日,到处散布“亡国”论调,授意周佛海等组织“低调俱乐部”。这是他走上叛国降日道路的前奏,也是他投降的根源所在。   汪精卫的这种性格,决定了他的民族失败主义情绪。而这又是叛国降日道路认识上的一次更深刻的蜕变,对其以后走上叛国道路起了根本性的影响。   二、民族失败主义是汪精卫走上叛国降日歧途的内因   汪精卫懦弱、优柔寡断的性格,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后,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就是极其想保住既得利益,表现为畏日、恐日,到处散布“亡国”论调。抗日战争爆发前,汪精卫力促签订《塘沽协定》,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而且还把察北、绥东、冀东划为日本人可自由出入的地区。对签订这一丧权辱国的协定,“汪精卫的意思很清楚,对日本的侵略,中国是没有抵抗能力的,抵抗也是徒劳的,唯一可行的就只剩下对日交涉,而交涉的结果就是进一步的丧权辱国。汪精卫宣扬的是不折不扣的失败主义。”[3]抗战爆发后,在他周围,还形成了以他为精神领袖的所谓“低调俱乐部”,以期对抗全国高涨的抗战情绪,“这帮人的聚会,绝不是品茗清谈,他们每日讨论的都是当前发生的中日大事,论点也都趋于一致:‘中国必败。’”[4]周佛海就曾说过:“在战必大败,和未必大乱的坚确的认识下,我和几位朋友,就一面设法约人直接间接向蒋先生进言,一面设法传布我们的主张。汪先生的主张,是完全和我们一致的。在南京未陷落以前,汪先生为此事写给蒋先生的信,在十封以上,当面也谈过多次。所以我们当时就无形中以汪先生为中心,酝酿和平运动。”[5]   汪精卫对于中国抗战的前途是绝望的,在面对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每一个有点良心的中国人都会义无反顾的为国家民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