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人品与画品关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人品与画品关系

浅议人品与画品关系   内容摘要:唐宋以来,围绕人品与画品的关系论述颇多,明清以后,人品决定画品基本成了定论,进入现代社会,我们如何看待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关系着绘画本身的价值判断。   关键词:人品 画品 写意画 伦理道德      一、古代人品的概念与含义   人品的概念来源于古代人物的品评之风和九品中正制,就是通过品评将人分为九等,作为做官的依据,主要以儒家仁义道德和才学为依据。在引入画史画论后,虽没有解释,但观其前后之语,与人物品评内容基本一致而更加强调人的才情、学问、思想等所透露出的清高雅致的情调和独立的人格精神等。   唐代张彦远提出,自古善画者是那些“衣冠贵胄、逸士高人”,不是“闾阎鄙贱”。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也说:“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止同众工之事。虽曰画,而非画。”还有宋代邓椿《画继》记载:“其后宝?宫成,绘事皆出画院。……而众史以人品之限,所作多泥绳墨,未脱卑凡。”   从这些观点我们可以看出,画得好与坏,不由作者的伦理道德来决定,主要由人的才情、学问、思想来决定。“衣冠贵胄、逸士高人”“轩冕才贤、岩穴上士”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如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这些包含着我国古代社会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可见儒家的仁义道德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不是简单的伦理道德。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自然思想深邃,才情高迈,也才能称得上“逸士高人”“岩穴上士”。   “儒家的理想人格虽然高大,但往往不可及。扼杀人才的科举制度没有为文人开拓才有所用的空间,而是将其引入越走越窄的死胡同。很多文人早年立下的志向在无情的现实面前早已灰飞烟灭。他们思想、情感的钟摆由追随儒家的积极进取转向道家的消极无为;由对儒家伦理规范的追求,转为对道家任性自然的体验。因而文人士大夫所崇尚的人品也由儒家的伦理标准转向道家的自由精神。”①道家的最高人生境界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受物质享受与虚伪名誉的羁绊。体现在艺术上强调个人心态的自由和才情的发挥而“依仁游艺”,崇尚“解衣般礴”,追求“乘云气、御飞龙”的审美超脱。这样,“道家思想作为对儒家理论的补充,更适合文人士大夫的心境。”②   所以,在古代,人品是包含着儒家的仁义道德,还有道家的人格精神以及个人的才情、学问、思想等的综合体现。      二、关于画品   画品的概念主要用来评论绘画作品艺术水准的高低,在我国的绘画批评史中源远流长,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美术批评范式,也根源于人品的品评之风。人物品评的盛行,催生了文艺作品的品评,如钟嵘的《诗品》把诗歌分为上、中、下三品。在绘画上,首先提到画品的是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据近人考证,此书原来就叫《画品》。其开篇就说:“夫画品者,盖众画之优劣也。”并以六法为标准,把晋宋诸画家二十七人分列为六品。其后有南朝陈姚最《续画品》,后汉(一说后魏)孙畅之《述画记》,唐朝彦棕《后画录》和李嗣真《续画品录》,但都没用分品分等的办法,盖“其优劣可以意求也”。唐张怀??《画品断》以“神、妙、能三品,定其等格上中下,又分为三。其格外有不拘常法,又有逸品,以表其优劣也”。唐朱景玄所著《唐朝名画录》依照张怀??的办法分品,把唐代画家一百二十四人的作品分为神、妙、能、逸四品,除逸品外,每品又分上中下三等。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把汉魏至中唐的画家作品分为神、妙、能、精、谨细五等,上(上、中、下)、中(上、中、下)、下(上、中、下)九品,并确立五等依据:“夫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自然者为上品之上,神者为上品之中,妙者为上品之下,精者为中品之上,谨而细者为中品之中”。宋代黄休复《益州名画录》改为逸、神、妙、能四格,并各加定义,把逸格置于神、妙、能之上。后来明代王?a登和清代秦祖永仍然依照神、妙、能、逸分等,但绝大部分画家还是接受了黄休复的分法。还有清代黄钺仿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作《廿四画品》,没有对作品区分高下,只作作品风格的区分。总之,画品“通过对艺术规律的分析,规定了品第和鉴定的标准,用以鉴别和分析历代的画家和作品,比较其优劣,并将其列入品第和名次……这种表述形式,确立了中国美术批评的典型体例,建构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美术批评的范式”。③      三、人品决定画品论对中国画发展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人品决定画品的理论,是在中国特有的思维方式及哲学观念下所产生的文人画理论,因为这在西方绘画中是一个经不住实证的命题,但在中国,“写意”与重表现的绘画性质为这一命题提供了合理存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