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枞阳县粮食规模经营思考
枞阳县粮食规模经营思考
摘 要:枞阳县面临农民务工经商等人数增长,以种粮小户分散生产为主单产低,而导致冬闲田面积呈扩大趋势。该文分析了粮食规模经营现状,提出了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推进新一轮耕地流转相结合,从而稳定粮食生产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粮食规模经营;影响因素;主要措施;枞阳县
中图分类号 F3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7-13-03
枞阳县现有常用耕地面积4.88万hm2,其中水田面积3.52万hm2。粮食作物以水稻生产为主。近3a来年均实收水稻面积8.41万hm2,占全县年均实收粮食作物总面积9.6万hm2的87.6%,实收稻谷总产量46.13万t,占全县年均实收粮食总产量50.51万t的91.33%。以一家一户分散生产为主,这些种粮小户以湿润育秧手插秧栽培方式为主,投工多,单位面积栽插穴数和基本苗偏少,单产和效益低。面临青壮年农民弃农务工经商等人数增长态势,导致冬闲田面积逐年扩大。土地规模经营应运而生。本文旨在探索发展种粮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推进粮食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途径,以解决粮食产需安全问题。
1 枞阳县粮食规模经营成效
1.1 带动了耕地综合治理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租易旱涝弃耕田签定合同10a左右,自筹资金和争取项目资金改造。金社乡种粮大户张广斌承租鳌山大圩易涝弃耕田0.2万hm2以后,在有关职能部门支持下,争取了国家土地治理项目和资金,进行小田改大田、平整和土壤改良,机耕路和排灌设施都得到了改善。麒麟镇梅花团结大圩农田面积0.047万hm2,由于过去排灌设施差,集体种植水稻经常遭遇旱涝灾害而导致减产减收,种粮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承租以后,争取了国家土地治理项目和资金,维修了排灌设施,增强了蓄水和排灌能力,为粮食高产创造了基础条件。
1.2 促进了粮食生产稳步发展 过去种粮小户种植一季稻,冬闲田随处可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租后以稻-麦耕制为主,冬闲田减少,提高了耕地复种指数。根据县农技推广部门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县已发展种粮合作社(协会)、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计为1 725家(其中种粮大户1 479家),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耕地面积2.17万hm2,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4.47%。2012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实收水稻、小麦面积合计为2.7万hm2(其中水稻复种面积2.2万hm2),实收粮食总产量19.75万t,分别占当年全县实收粮食总面积9.6万hm2的28.13%和粮食总产量48.89万t的40.4%。
1.3 涌现了一批种粮致富带头人 枞阳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经营面积6.67~20hm2占比重大,有734户,承租耕地面积合计为1.26万hm2,分别占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数的49.63%、耕地流转面积的58.06%。以大部分家庭农场年均实收太湖糯面积17hm2左右为例,平均产量9 750kg/hm2(机口潮稻谷,下同),按潮稻谷田头成交价2.7元/kg计算(下同),产值为26 325元/hm2,扣除投入17 370.75元/hm2(其中物化投入4 320.75元;机旋耕和机收2 550元;人工工资4 500元;地租5 250元,水费750元),纯收入为8 954.25元/hm2。仅太湖糯一项纯收入为15.22万元。金社乡种粮大户王剑飞2013年实收糯稻面积200hm2,平均机口稻产量9 180kg/hm2,产值为24 786元/hm2,扣除投入16 974.15元/hm2(其中物化投入3 924.15元;机旋耕和机收2 550元;人工工资4 500元;地租5 250元,水费750元),纯收入为7 811.85元/hm2。仅中稻一项纯收入为156.24万元。成了种粮致富带头人。
1.4 提高了粮食品质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中稻和小麦上各种植1个优质高产品种,形成集中连片种植格局,规避了粮食农产品混杂销售现象;大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业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合作,实现了“龙头加工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地+质量安全标准+定价”产销一体化生产格局。
1.5 促进了农机化发展 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动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农机化生产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根据市农机局统计年报资料,2013年全县农机总动力46.74万kW,其中拖拉机数量16 339台、13.29万kW;旋耕机2 328台,水稻直播机669台;水稻插秧机331台;联合收割机302台、1.24万kW;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3 977台、15.76万kW;机动喷雾器612台、2 361kW。2013年全县主要作物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64.01%,位于全市第4位,促进了生产效率提高和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