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桂林市会仙湿地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桂林市会仙湿地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摘要:指出了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近年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会仙岩溶湿地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地质构造,调查了湿地现状后发现保护管理不到位,并就解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湿地;现状;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X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3
1湿地基本情况
根据《湿地公约》,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间歇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半咸水及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
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具有洪水调蓄、调节气候、净化水体、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肾”和“人类文明的发源地”,由于人口增多,人类的破坏使湿地面积萎缩、消失和退化,引发了严重的生态问题,保护和恢复湿地已成为生态建设的重点内容。
临桂县会仙镇地处岩溶分布区,属峰林平原地貌,分布其中的睦洞湖、古桂柳运河和大量沟汊组成低海拔岩溶湿地,一般岩溶地区地表水渗漏严重,因这里独特的地质水文构造,形成了低海拔岩溶地区独一无二的会仙喀斯特岩溶湿地,湿地类型有:河流湿地(古桂柳运河)、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库塘湿地。湿地范围涉及会仙镇睦洞、四益、新民、山尾、文全、马面6个村委,面积约6km2。会仙湿地自2006年以来受到各级各部门领导、专家的关注,2007年国际湿地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教授、国际专家BILL考察湿地后在临桂召开研讨会把湿地命名为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
会仙湿地自形成以来养育了周边的人民,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物质产品和生态保障(图1)。
2.1维持生物多样性
根据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于2009年4月开展的综合考察和广西水产研究所于2006年开展的水生植物专项调查,会仙喀斯特湿地有维管束植物108科241属316种(含变种、亚种和变型),其中蕨类植物13科16属20种,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95科224属294种,其中有二级保护植物野生稻。陆生脊椎动物有234种,分别隶属4纲23目6科,其中有重点保护动物19种,分别为一级保护东方白颧,二级保护虎纹蛙、黑头白鹮、黑冠鹃隼、黑翅鸢、蛇鵰、凤头鹰、松雀鹰、雀鹰、苍鹰、普通鵟、红隼、燕隼、褐翅鸦鹃、小鸦鹃、草鸮、领头鹃、领鸺鹠、斑头鸺鹠。鱼类有46种,隶属6目16科39属。底栖动物有30种分属3门6纲。浮游动物有26科59属95种。浮游植物有6门79属。
湿地生物多样性是物种遗传基因库,对维持野生物种种群的存续,筛选和改良具有商品意义的物种,均有重要意义(图2)。
会仙喀斯特湿地位于桂江与柳江分水岭区域上的低洼地带,通过会仙河、相思江、良丰江与柳江、桂江水系相连,柳江和桂江任何一边涨水通过湿地可以灌入另一边,起到平衡调蓄的作用;当两边都涨洪水时,湿地也会有蓄洪削峰的作用。
2.3降解污染物作用明显
会仙湿地地势低洼,周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向湿地中央,周围工农业生产、生活污水流向湿地后,通过湿地生物和化学过程可使有毒物质降解和转化。
3湿地的经济效益
(1)提供丰富的物质产品。每年湿地周边的群众都能从湿地中捕获大量的鱼、虾、蟹等水产品,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提供水资源。湿地周边水稻、西瓜、葛根、淮山等作物在枯水季节都是依赖抽会仙湿地水灌溉。
(3)水运。湿地周边农民生产、生活都是以小船为交通工具。
4湿地的社会效益
会仙湿地海拔在150m左右,属典型的岩溶峰林平原地貌。以大量湖泊、沟汊、洲滩组成的湿地与其中的喀斯特岩溶组成秀美的湖光山色,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会仙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是鸟类和两栖类动物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会仙湿地是“湘桂走廊”候鸟迁徙的通道,是游客观鸟的绝佳胜地,也是游客体验江南水乡农民驾舟劳作处。
湿地中唐长寿元年开凿的“相思埭”长15km,沿河建有陡门24座、桥11座。对古桂柳运河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湿地生态系统中多样的动植物群落、濒危物种,在科研中都有重要地位,为科研提供材料和基地。
5存在的问题
由于对湿地的作用和效益认识不足,导致人们往往只看到湿地的直接经济效益,忽略了湿地生态功能和社会价值,保护管理不到位,会仙湿地面临多种威胁。
(1)湿地周围人口密度较大,养殖业和种植业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化肥、饲料产生的污染及生活污水对湿地的破坏程度越来越大。
(2)大量湿地被围垦为鱼塘、农田、果园和旱地,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功能减弱。
(3)干旱季节水资源过度利用,湿地周边泥沙淤积,与外界交流的水路不畅,加剧了湿地灾害。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