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光晚年思想动向文化史思考.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殷海光晚年思想动向文化史思考

殷海光晚年思想动向文化史思考   摘要:殷海光曾经是台湾自由主义的领袖人物,但是,在他的晚年,却发生了明显的思想转向。其生命姿态,由凌厉峻急的斗士转向温文尔雅的哲人;其哲学立场,由逻辑经验论转向道德实践论;其价值基准,由科学主义转向人文主义;其文化本位,由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者转向中国传统文化的体察者;其思想路线,由自由主义转向文化保守主义。   关键词:殷海光;晚年;思想转向   中图分类号:K2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10)11-0100-06      殷海光(1919―1969)是20世纪50、60年代“台湾自由主义的思想领航人”。①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思想却发生了自觉的、明显的转向。   1969年8月,学生张尚德问:过去,您对西洋文化的热爱远超过中国文化,为什么现在反而对中国文化有极大的好感?   殷海光回答:人的思想有阶段的,而且是会转变。之所以转而喜欢中国文化,原因有四:1、从思考反省中了解了中国文化对于生命层域的透视;2、回味以前乡居的清新、宁静、幽美、安然、自在的生活;3、受Eisenstadt(艾森斯塔德)、Parsons(帕森斯)等人的影响;4、受张灏、徐复观的刺激,引起对于中国文化的一番思考。②   我以为,殷海光晚年的思想转向,不仅仅关乎对中国文化的态度,还包含着更丰富的内涵。      一、生命姿态:由凌厉峻急的斗士转向温文尔雅的哲人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殷海光的风格是思想狂放,见解凌厉,语言尖刻。他反省,自认“公敌很多”,因思想见解相左,“我”的表现是“丝毫不通融的样子”。③他评说唐君毅为人真诚,可惜思想像浆糊;方东美只是鉴赏家,没有什么思想力。④他自称思想建树不多,但就思想努力的进程而论,超过胡适至少一百年,超过唐牟至少三百年,超过钱穆至少五百年。⑤   患癌症之后,殷海光自觉生理、心理方面都有了变化,变得好吃,“再就是思想方面有些调整,对人对事的看法不像从前那么峻急。”⑥他检讨说,“狂热、幻想、激变、神话、偏执,总不是清明的思维活动的征象。我们不能说这些东西真的有助理想世界之实现。”⑦   用不峻急、不狂热、不偏执的尺度来反省,殷海光批评了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常犯的一种毛病,即“足以把思想活动压向一域,并且在有意无意之间以为那一域就是一切而不知其他。”所谓“时代精神”就是这种东西。这毛病“演变到极端,就造成信仰上的不宽容,思想上的垄断,甚至人身的迫害。”五四反传统,以为救国、创新社会必须求之于中国传统里没有的东西,科学与民主“因此被热烈提倡”。“至于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思想模态是否适于一步登天似的学习科学;中国的社会结构、基本观念、权威性格、行为模式是否宜于骤然实行西式民主,这些深进一层的问题,当时一般知识分子在意兴高潮激荡之下是考虑不到的。”⑧他评价“所谓‘时代精神’并非什么神秘或崇高的东西,而是在一个时代流行的意底牢结或乌托邦思想。”⑨他反思五四的领导人物,没有“深远的眼光”,多会呼叫,少能思想。其原因:一是胡适之流学养、思想根基单薄,只崇拜美国文明,如何领导中国的文艺复兴;二是一股劲反权威,反传统,反偶像,反旧道德,没人做精深谨严的学术思想工作;三是新人物反旧,旧人物反新,形成两极,“彼此愈来愈难作理性的交通”。⑩这一问题直接导致了近代中国没有稳定的社会中心和中间力量,加之左右政治分化,局面更不可收拾。他表示,“关于这个大问题的种种,有太多足够今后的历史学人研究和思考的。”{11}      二、哲学立场:由逻辑经验论转向道德实践论      殷海光是金岳霖的高足,学逻辑和分析哲学出身,主攻西洋知识论。{12}50年代在台湾学术界,“殷海光”和“逻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两个名词。但是,生病以后,他感悟到“这个人世间不是一个逻辑系统。”{13}他检讨道:“就我的思想努力的经历来说,一个曾涉足于逻辑经验论的人很自然的容易走上用科学知识来求说明历史的路途。可是,近四五年来,从实际的工作经验中,我知道事体并不是这么简易。”{14}凡在殷海光病中与他深谈过的人,也“都知道他的思想有了转变”。{15}过去很长时间,殷海光充满逻辑经验论思想,又力倡科学哲学、分析哲学,所重的都是知识的问题,如今他所关切的却是人心或心灵的问题。“渐渐地,他了解到古往今来世界不同的文化领域中,古典的中国文化分子对于生活层面、以及心灵的层面都曾作过妥当的安排。尤其是在人生态度和存在价值的取向上,殷老师认为有许多可供我们欣赏与参考的地方。”{16}在晚年殷海光看来,“逻辑经验论最使人不满的是:以为解决了大脑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人生的问题。其实人的问题并不止于此。人最重要的问题是心灵的问题。”{17}大脑要求精确、明晰、严格,要求对客观经验世界的认知作系统化;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