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规约诗性展演侗族款词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间规约诗性展演侗族款词研究

民间规约诗性展演侗族款词研究   摘要:侗族款词是以民族古歌形式表达的乡规民约,是民间文艺和民间规约的复合体。它以“百科全书”的身份在广度上蕴涵了侗族的社会横向全景,并在深度上以“活化石”的姿态表征着侗族历史的纵向发生、承继与发扬。不仅如此,侗款呈现的文化底蕴、律法思想和表意机制,揭示了侗族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属性和共处原则,以此为基础生成的艺术精神和律法思想,及其两者悖论而统一的独特属性,又反过来支撑着民族的独特性与恒定性。因此,侗款在艺术与法律的领域,在处理人类自由与规约、情感与理性、人本与法本关系时凸显出和谐性、有效性与持续力,它以一种成功的文化精神模态昭示了人类社会、艺术创作发展的又一探索方向与行进模式。   关键词:侗族;款词;民间规约   中图分类号:C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12   侗族款词目前的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整理译释与初步研究阶段,代表成果有杨锡光等整理译释的《侗款》、邓敏文和吴浩的《没有国王的王国――侗款研究》、吴浩和梁杏云主编的《侗族款词》、杨权编著的《侗族民间文学史》、石开忠的《侗族款组织及其变迁研究》、吴大华的《侗族习惯法研究》等。然而,侗族款词是以古歌形式表达的民间规约,是一种以民间文学样式确定的“乡规民约”[1]15。这从一开始就意味着侗族款词的特殊性,即在文学和法律两个几乎悖离的范域获得了高度一致的统一性,该统一性又以其特有的系统方式呈现了侗族的法理精神和艺术情怀。这一典型的二律背反方式在学界目前少有人关注,故而从侗族款词的发生学角度,贯之以系统运动论视野,纵深考察侗族款词的形成发展、内涵结构以及表意机制,不仅能够多维度、深层次地解剖侗族发展脉络和社会关系体系,更能探寻其潜在的民族精神命脉,亦能对于当代法理文化建设、文学创作和民族发展提供重要参照。   一、原生性与民族化:侗款形成的民族文化底蕴   款词“涉及侗族的族源、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宗教、法律、历史、文学、风俗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是侗族的‘百科全书’”[2]前言2,同时又是这些侗族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晶,呈现了这些民族文化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款词呈现了浓郁的侗族社会生活基础,进而形成自身的法理精神和艺术情怀。   第一,地理环境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基础;侗族人关注地理环境,而环境与民生的关系是款词创生的源头。侗族居住的湘、黔、桂毗连地区和鄂西南一带,“聚落于烟云盘旋绵邈无际之土山地方”[3]45,地势复杂,民间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说。这在款词中便有记载,如《十三款坪款》、《五太公分洞词》等记录的坪、洞所辖区域均为山区。《杉之源》谈到“当初无森林,一无布衣二无粮。四处山场无边际,石山草坡好荒凉”,侗族先民发挥自己的才智,开发山区,“父挖地种豆,母挖地种麻。父种豆来吃,母种麻来穿”(《牛的来源》),从事农、林、渔等生产,“旱禾种在山岗,水稻种在田中”(《庆丰收》),“寨边塘,河边田”(《草鱼的来源》)。在山地农耕生产过程中,侗族人逐渐认识到农业生产秩序的重要性,制定款约保护自然资源与生产资料,《二月约青》和《八月约黄》就集中谈到禁止破坏山林、偷盗耕牛、乱放猪牛羊糟蹋秧苗、偷盗谷物粮食等,以维持“你种归你收,我种归我剪”的生产秩序。可以说,自然地理及与之相应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侗族社会关系的构成、发展及其民族精神特质的源生形态,而它们共同构成了款词创设的基础、动力、主题等,又折射了侗族先民与自然平等对话、相互给养的和谐共处状态,同时又将此通过款词的方式进行艺术展现和律法巩固。这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侗族先民对于自然精神与人性需求契合统一的深刻认识与高度呵护,鸿蒙天成却又多元一体,以侗款的发生学意义揭示出了人类社会古老而又恒久的人性归往和理性认知。   第二,侗族历史发展促进款词的生成,同时款词又以艺术的方式呈现了侗族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从历史角度来说,作为历史发展产物的款词折射了侗族的历史进程;而从接受者角度来说,款词在某种意义上是侗族人对侗族历史的建构。款词以唱诵的形式展示了侗族人从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到近代社会的生活史,同时,在侗族历史发展进程中,款词逐步形成,其内容也逐步完备。其一,款词反映了侗族的原始社会风貌,如《九十九公合款》谈到棉必祖婆孵出松桑、松恩,松恩生姜良,开始繁衍人类。《九十九公合款》谈到姜良兄妹洪水后再造人类,“肉变成侗人,侗人善良温顺,骨变苗人,苗人强悍坚硬,肠变汉人,汉人乖巧聪明……”,反映出了侗族人长期与汉、苗、壮、瑶、水等兄弟民族杂居与文化交流的状态。《出娘舅银款》反映侗族曾实行过姑表婚制,“表哥断脚断腿你都要嫁,表哥眼瞎耳聋你也要回舅家。”《杉之源》则反映了侗族先民逐渐从巢居、“钻地窖”避风雨,发展到居住吊脚楼,“楼上做谷仓”,“楼底关鸭鹅”。这

文档评论(0)

ertery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