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阿萨德时期叙以关系演变
浅析阿萨德时期叙以关系演变
【摘 要】 叙利亚与以色列是中东地区严重对立的国家。经过三次中东战争使得以色列占领叙利亚戈兰高地。哈菲兹?阿萨德执政时期(1970―2000年)三十年间,叙利亚努力实现与以色列的战略平衡,使叙利亚从一个衰弱分散的小国成为地区强国。其间双方就戈兰高地问题多次展开了和平谈判,但是叙以双方态度强硬,在戈兰高地等问题上互不让步。2000年6月随着阿萨德的突然逝世,叙以和谈一切归零,双边关系因格兰高地等问题而毫无进展,从而造成叙以两国无法正常化发展。当前正值叙利亚内战的局势,双方的和谈将在近期一段时间内不会得到解决。
【关键词】 阿萨德;叙利亚;以色列;戈兰高地
哈菲兹?阿萨德(Hafiz Assad)执政前,叙利亚以泛阿拉伯主义为治国理念,坚持与以色列的对抗。阿萨德执政后,叙利亚采取灵活务实的对以政策,努力实现与以色列在军事、政治上的战略平衡。20世纪九十年代叙以和谈启动,但双方在戈兰高地等问题上僵持不下。2000年巴沙尔?阿萨德(Bashar Assad)执政后,叙以双方虽有重开和谈愿望,但双方立场分歧严重,随着叙利亚内战的愈演愈烈,叙以双方和平谈判遥遥无期。
哈菲兹?阿萨德执政时期,叙利亚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中东地区自古战乱不断,阿萨德上台后,“在国内大力推进‘纠正运动’的同时,在对外政策上做出调整,并开始积极参与中东事务。此后的30年中,在哈菲兹?阿萨德的领导下,叙利亚逐渐成为了中东地区的大国。”[1]在对以关系上,1970年到2000年这30年间,在总统阿萨德的领导下叙利亚与以色列的关系大体经历了战争冲突时期、战略平衡时期、政治谈判时期。
一、战争冲突时期
阿萨德执政后,叙利亚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70年代初期,叙利亚采取积极介入中东事?盏亩酝庹?策,并在与自身国家利益相关的国际冲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这一时期,叙以在对黎巴嫩问题上加以干涉最为典型 ,并且在这一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当时苏联和美国竭力维持中东“不战不和”的局面,避免引起直接对抗。萨达特继任埃及总统后,主张通过战争手段打破当时的局面,此时的叙利亚与以色列在黎巴嫩问题上冲突严重,而埃及总统的这一战略思想与叙利亚总统的战略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叙利亚总统积极与埃及交好,并且希望借助埃及之手夺回失地戈兰高地。
经过战前的积极筹备,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也称“十月战争”)。战争爆发后,埃及和叙利亚两国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支援,战争初期占据了主动权。此时的埃及和叙利亚不采取速战速决地手段,转而求助于联合国进行协商停战,以停战之名从而达到收获失地的目的。这一做法使得以军借此机会进行反击,从而使得埃叙两国由胜而败。面对叙以冲突,美苏大国为了控制局势,从而直接介入中东事务。在美苏的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于10月22日通过338号决议。决议指出:“交战各方停止所有军事活动,至迟不得超过本决议通过后的12小时,并立即开始执行安理会242号决议的所有部分;各有关方面于停火之日起,在适当方面的支持下,立即开始谈判,目的是在中东建立公正和持久的和平。”[3]
战后,美国逐步调整对阿拉伯国家的政策,通过日内瓦中东和会到基辛格“穿梭外交”,促使叙以双方做出让步。1974年5月,叙以代表在日内瓦签署了脱离接触协议:“以色列撤出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占领的叙利亚部分土地,包括戈兰高地首府库奈特腊城;在叙以军队之间设立1.6―6.4千米宽的缓冲地带,由联合国维和部队驻扎;叙利亚释放以军战俘,交还阵亡士兵尸体等。”[4]至此,叙以敌对状态逐渐发生变化。
二、战略平衡时期
“埃以单独媾和后,叙利亚独扛反以大旗”,[5]考虑到埃及在美国影响下追求和平的政策,叙利亚出于对自身安全考虑,希望本国在综合实力上能够与以色列相抗衡,于是,阿萨德开始进行军事建设,主要通过“大规模军事力量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与苏联的合作;加强对近邻国家的军事和政治事务的影响力,包括约旦、黎巴嫩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6]在对外交往中,叙利亚重视与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之间的关系。此外,叙利亚也与俄罗斯相交甚好,以备俄罗斯在必要时给予军事上的援助。
这一时期,叙以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对黎巴嫩的争夺上。“1981年12月14日,以色列议会通过关于在戈兰高地实施以色列法律的法案,非法吞并戈兰高地”,[7]这一做法引起了叙利亚国内对以的仇视,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从而使得叙以在黎巴嫩的对抗升级。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向黎巴嫩发动名为“加利利和平”的军事行动。其主要目的便是要摧毁叙军在贝卡谷地的导弹基地,进而将叙军从黎巴嫩驱除出境。在反击以色列时,叙利亚遭受了重大的破坏。在美苏的调解下,叙以停止了在黎巴嫩的对抗。以色列不仅在这次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