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板凳龙在高校开展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板凳龙在高校开展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摘要:板凳龙是我国优秀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与娱乐健身价值。文章以文化传承、人才培养以及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改革的需要为切入点探讨板凳龙在高校开展的必要性,并结合板凳龙技术特点、高校师资、学生、场地等资源优势论证了板凳龙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
关键词:板凳龙 高校 必要性 可行}生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3―0104―03
1前言
民间传统体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镶嵌在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1990年国家体委组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全国范围内挖掘整理民族体育,出版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搜集到55个少数民族的676项传统项目,还有301项汉族的民间体育项目。板凳龙又称梅竹灯,是一种由“舞龙求雨”的宗教活动演变而来的舞龙舞蹈,有“干龙”与“湿龙”之分,“干龙”用于群众自娱自乐,而“湿龙”用于祈祷表现的是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如今板凳龙主要分布在江浙地区、重庆、四川等地区,是盛大节假日举办的民间传统活动。其中浙江省东岳市曾于2003年与2009年分别创下1788桥与参与者达5000多人的吉尼斯纪录;浦江板凳龙在2006年被文化部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板凳龙在各地的开展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受到经济全球化以及西方体育乃至现代竞技体育冲击,城镇化建设需要,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板凳龙面临失传或是消失的危机,笔者试图对板凳龙在高校开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剖析,旨在为板凳龙的高校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2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板凳龙在高校开展的必要性
2.1人才培养的需要
板凳龙对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板凳龙益于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板凳龙的表演不仅需要队员间的默契配合、还需要与音乐节奏配合。板凳龙有独凳龙与多凳龙两种表演形式,其中多凳龙更能彰显队员的团结协作意识。其次,板凳龙具有体能考验和提升、运动技术要求与舞蹈艺术的综合性体育特征,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速度、耐力、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再次,板凳龙惟妙惟肖的外观制作工艺是集书法、绘画、雕刻等民间艺术的综合体,在最大限度带给学生视觉享受的同时,更能激励学生进行大胆新创。总言之,板凳龙引进高校教学对于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2.2板凳龙文化传承与区域文化交流的需要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充满神圣与膜拜,通过舞龙表达勇于拼搏战胜自然大无畏精神,从而祈祷风调雨顺与国泰民安。舞龙形式多样,不同地区各有特色,板凳龙是盛行于江浙以及南方沿海地去的一种舞龙活动。板凳龙相传源于汉代,是祭祀不畏生死为人间降雨的水龙而举行的宗教祭祀活动。板凳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板凳龙的道具制作集绘画、书法、雕刻等民间艺术为一体,而运动形式融合了体育、杂技与舞蹈的特点。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化,板凳龙所依托的原生态环境在城镇化转型中遭到破坏,尽管浦江板凳龙在2006年成功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对于优秀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板凳龙来说,保护相当于“圈禁”,也不利于板凳龙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指出:“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基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校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有专家学者曾指出:学校是传承民族文化、体育文化的主要基地,把板凳龙开发成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是对板凳龙最广泛性的传承方式。诚然,板凳龙在高校开展不仅利于板凳龙文化的传承,更能促进区域传统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2.3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需要
我国早在1996年将民族传统体育学作为体育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之一在高校普遍开设,据最新资料显示,现有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48所高校开设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或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其目的在于培养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及民族民间体育工作的人才。根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所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近千种之多,形式丰富多样。如今,武术作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开设日臻完善,而民族传统体育其他项目在高校开展的情况却不容乐观。板凳龙在高校开展是注入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的新鲜血液,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体育教学改革有着极大的推动与促进作用,是多元化价值与个体机制的体育教学目标形成的有效措施。目前,舞龙在部分高校已有开展,但是板凳龙在高校开展尚属探讨摸索阶段。舞龙与板凳龙都是民间体育舞蹈类项目,板凳龙是舞龙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基于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需要,板凳龙高校也有必要开展普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