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列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对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梅列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对策

梅列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及对策   摘 要:该文简述了梅列区物种资源现状,分析了近年来物种丧失的原因及后果,提出了以建立自然保护系统为核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   关键词:物种资源;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系统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10-0046-02   1 梅列区自然环境概况   1.1 地理位置 梅列区地处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之间的沙溪河中下游,为闽西北林区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7o30′~177o47′,北纬26o14′~26o25′,东面最宽31km,南北最长21.2km。梅列区处于三明市的政治、文化、经济、科技、信息中心,东南、西南均与三元区接壤,东北接沙县,西北与明溪交界。全区土地总面积34 677hm2,森林覆盖率82.96%。   1.2 气候条件 梅列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明显的山地气候特征,春季阴雨,夏季闷热,秋季凉爽,冬季阴冷,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气温19.5℃,全年无霜期272~328d,平均298d;降霜期在12月至翌年2月,年降雪3~5d;时有冰雹发生,对农作物造成危害。年平均降水量1 726mm,绝大部分集中在春、夏两季,秋季少雨,气候干燥。由于全区境内山地较多,具有明显小气候特征,复杂多样的自然条件,孕育着丰富多样的物种资源。   2 生物多样性现状调查   2.1 植物物种资源 据初步调查和鉴定,梅列区植物有168科529属945种,其中蕨类植物29科50属91种;裸子植物7科16属21种,被子植物132科463属833种。主要植被类型有常绿和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毛竹林、中山灌草坡等。属于常绿阔叶林区,以莲花顶―莘口为界,分2个小区:(1)东南面为戴云山―鹫峰山槠类小区,典型建群植被为米槠、丝栗栲、南岭栲、柳杉,林木生长良好;(2)西北面为闽西搏平岭山地照叶林常绿小区,主要建群植被以甜槠、苦槠、闽粤栲为占优势树种,指示植物有整片的米槠林和马尾松林。   2.1.1 珍稀植物较多,形成稀有群落 据鉴定,有些树种在特定的环境中已形成了块状的纯林,如:红豆杉林、闽楠林等。分布有国家一、二级珍贵植物共8科11种,其中蕨类植物有粗齿桫椤;裸子有福建柏、四川苏铁、香榧等;被子植物有樟树、闽楠、花榈木、红豆树、厚朴、香木莲、榉树等。分布省级保护树种有10种。   2.1.2 树种垂直带谱上分布明显 垂直分布大致可分为5个林带:丘陵、低山人工植被带,海拨600m以下;常绿阔叶林带,海拔600m以下;针阔混交林带,海拨在800~1 200m;针叶林带,海拔在1 000~1 200m;中山灌草坡,海拔在1 200m以上。   2.2 野生动物物种资源 丰富多样的植物物种和植被类型,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据初步调查,梅列区的野生动物主要是东洋界与古北界的两栖动物。生存着脊椎动物72科116属258种,其中两栖类6科7属21种;爬行类10科30属43种;兽类20科37属53种;鸟类36科39属141种;脊椎动物种数占全省种数的31.8%,同时也生存着鱼类47种,无脊椎动物243种。全区共分布珍贵和濒危野生动物59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和兽类14种,昆虫类2种,鸟类20种。   3 物种资源丧失的原因及后果   3.1 天然林大量采伐 在近20a的林业生产和经营上,采伐阔叶林,种植杉木和马尾松,使得阔叶林逐步被杉木和马尾松取代,针叶树种比例越来越高。根据1996年森林资源调查统计,全区天然阔叶林7 190hm2,到2015年森林资源消长统计天然阔叶林为5 080hm2,平均每年减少105.5hm2,净增率为-1.5%,仅占林分面积25.2%,占全区林业用地的16.9%。在用材林中,针、阔林面积比重分别为74.9%和25.1%,蓄积量比重分别为62.5%和27.5%。随着大面积采伐阔叶林,阔叶林大量减少,人工营造的杉木林不断增加,野生动物的生长环境被破坏,数量变得越来越少。如20世纪60年代斑羚、穿山甲在梅列区范围经常进行活动,现在已很难看到它们的踪迹。许多益鸟因生存环境改变渐渐变少,昆虫因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致使林业、农业的病虫害更加严重。   3.2 资源结构不合理 商品林多,生态林少;针叶林多,阔叶林少;中幼林多,成熟林少。林种结构:商品林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的84.6%,生态林面积占15.4%。树种结构:用材林中,杉木林占53.8%,马尾松占30.2%,阔叶树占16.0%;龄组结构:中幼林占用材林面积的71.2%,近成熟林的28.8%。   3.3 大量营造人工林,树种结构不合理 多层次、结构复杂的天然林被大量采伐,而又大面积地发展针叶纯林是一种逆行演替。至2015年底,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