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朝香风俗历史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当山朝香风俗历史研究

武当山朝香风俗历史研究   [摘要]以朝拜真武神为目的的武当山朝香活动至迟兴起于宋代,经过元代的发展,到明代已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风俗,其规模和影响足以与五岳之首的泰山相媲美。清代以后,民间仍盛行朝武当的风俗,但香客的人数与地域来源已不能与明代鼎盛时期相比,朝山进香已呈衰减之势。武当山朝香风俗的历史与武当山历史地位的变化、道教真武神信仰的兴衰、武当道教的影响等因素息息相关。   [关键词]武当山;真武信仰;真武神;朝山进香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1X(2008)03-0355-08      朝香,也叫朝山进香,是指善男信女亲诣宗教圣地烧香敬神、祈福还愿的习俗。在中国,香火旺盛的宗教道场或宗教圣地,往往位于风景优美、人迹罕至的名山,所以民众的朝圣也即朝山。朝香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俗信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一般以为,中国民间的进香出现于汉魏以后。此时,由于儒家礼制松弛,道教兴起,佛教东来,为人们辟出了精神解脱的新天地,宗教旅游也由此兴盛,古代帝王的封禅大祭遂逐渐演变为一般民众的朝山进香活动。朝山进香习俗经过唐宋的发展,到明代中后期已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所谓“明人好游”是也。明清之际,战争频仍,社会动荡,民间朝香活动趋于沉寂。待清初局势平定后,朝香习俗又开始复兴,迭至清康(1662~1722)、乾(1736~1795)之世,较晚明有过之而无不及,流风所至,云响影从,一时蔚为大观。而武当山朝山进香的历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一、武当山进香风俗的历史      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道教名山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仙室、上山、寥岭、谢罗山等,这些名称各有其来历和内涵。自宋代以来,道教神真武大帝成为武当山的奉祀主神。   武当山进香风俗始于何时,已难确知,至迟宋代便已有之。宋代皇帝推崇道教,信奉真武之神,在武当山兴建、扩建宫观多处。如宋真宗时将唐代五龙祠升为观,孝宗时赐灵应观额;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创建紫霄宫,有“敕额文据”。即有皇帝所赐匾额的有关文件。道士修建的宫观更多,有九室宫、王母宫、紫虚宫、紫极宫、延长宫、佑圣观、云霞观、玉仙观、冲虚庵、白雪庵、威烈王庙、黑虎祠、大顶天柱峰石殿等。武当山不仅建有众多宗教活动场所,而且已有较大的教团组织。绍兴十一年(1141)茅山高道孙寂然入武当兴复五龙诸庙,宋高宗诏赴阙庭,符水称旨,敕度道士10人;理宗时又敕道士曹妙观领住山之职,从此开创了朝廷授职于武当道士之例。教团势力的形成和宫观的修建,不仅吸引了周边地区信徒的朝拜,诚如宋代李方叔《武当山赋》所咏“民俎豆之,其情则亲”(卷十五),而且达官贵人、士绅也来武当山祈祷。南宋洪迈《夷坚志》“武当真武祠”条载有南宋大臣王炎(?~1178)到四川任职,由襄阳经均州入川,闻蜀中久旱,迂路至武当五龙宫祷雨,果得灵应事。可见,武当真武神的影响已深入人心。      武当山形成大规模的信仰活动开始于元代。元代武当道士编刊了《武当福地总真集》、《玄天上帝启圣录》等道教经书,使真武神在武当山修仙得道的故事更为丰满完善,真武附着武当的观念愈益深入人心;甚至文人士大夫也认为武当之得名便是“以玄武神居之”的缘故(卷五)。武当山成了世人崇奉的真武道场,香火也比宋代更为旺盛。元代《武当福地总真集》卷中《宫观本末?五龙灵应宫传记》曰:“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均州知州王德显,奏降敕牒,赐‘灵应观’为额。有碑存焉。至元二十六年(1279),玄教宗师江淮总摄张真人,改升宫号。……每岁上巳重九,行缘受供,谒者辐凑,潇洒清绝,莫此为最。”《武当福地总真集》卷中《宫观本末?紫霄宫》云:“行缘受供,一如五龙。”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是玄帝诞生日,时值农闲,各地信士朝山游春,多达数万人,“三月三日,相传神始降之辰,士女会者数万,金帛之施云委川赴”。《武当山纪胜集?圣诞朝贺》诗云:“一万诚心万圣真,祝香何处不身亲。年年春月如朝市,海角天涯也有人。”每年秋至九月九重阳节,农作物收获已毕,获得好收成的农民怀着对神的尊敬和感激,背着祭礼朝山进香。《武当山纪胜集?上升朝贺》诗云:“武当如布满乾坤,冲举皆亲见帝尊。大顶根头高第一,登高雷拜谒天关。”由此可见,在元代,武当山形成了春秋两季朝山进香的习俗,但以春季为主。   武当山进香之风在明代达到鼎盛。明嘉靖年间(1522~1566),主持武当山修复工程的工部侍郎陆杰对武当山朝香风俗之盛深有感触:   太和振古名山,海内无远无近,罔不斋诚朝礼,揭揭乎若日月之行天,虽昧者知其不可诬也。杰见道路十步五步拜而呼号,声振山谷;亦既登绝顶、瞻玄像,则又涕泣不已,谓夙昔倾戴,今始一睹。性真感发,至有欲言而不能自达者。   地理学家王士性云:“太和山……山既以擅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