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预防大学生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早期心理干预重要性
浅析预防大学生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早期心理干预重要性
【摘要】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是心理疾病中较常见的急诊重症,如果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并进行早期心理干预及辅导,是可以避免疾病发生的。笔者工作中经常遇到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出现心理创伤却因未及时进行心理干预而造成较严重的临床心理疾患和躯体伤害。文章结合2例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引起的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及继发性躯体伤害,来说明预防心理疾患及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关键词】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早期心理干预重要性
病例1患者男,19岁,大二学生。于2009年9月甲流流行期间因发热待查收入校医院发热病房隔离。当时学校发热病人较多,学校腾出一座博士楼公寓专门用于发热病人隔离,单人单间,房间带有卫生间及浴室,隔离期间三餐饮食由学校统一配送到隔离病房。该病人以高热一天收住隔离病房。既往身体健康,无癫痫等病史。查体T38.6℃,P92次/分,R18次/分,BP100/72mmhg,一般情况良好,咽部充血明显,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扁桃体无肿大。心肺查体未见异常。入院时查血常规正常。入院后给予口服奥司他韦、清开灵静脉点滴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隔离期间体温波动在37.5℃至38℃之间,偶达39℃。隔离第四天傍晚在查房期间发现病人出现谈话异常,出现要拯救人类等妄想语言,并伴有幻视、幻听。就在说话期间突然出现全身强直性持续性痉挛,呼之不应,无口吐泡沫及大小便失禁,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应灵敏,颈无抵抗,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阴茎勃起,四肢肌张力高,呈强直性收缩,病理反射未引出。心电图干扰明显,呈窦性心动过速。立即肌注地西泮10mg,30分钟后上述症状无缓解,又肌注地西泮10mg,肌肉强直性痉挛稍减轻,但仍躁动不安,阴茎持续勃起。同时拨打120转省级某三甲综合医院。做头颅CT未见异常。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胸片提示双肺纹理增粗增重。综合医院要求到精神专科医院会诊。在前往精神专科医院会诊途中病人肌肉强直痉挛、阴茎勃起、躁动不安等症状逐渐缓解,自诉疲乏。发病持续4小时余。精神专科会诊意见为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继续回原三甲综合医院住院治疗,住急诊综合病房。住院期间查脑脊液、脑电图等均正常,复查头颅CT正常。甲流抗体呈阴性。诊断为急性细菌性支气管肺炎;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住院一周后出院,出院后学校学生处教师及家长继续给予心理辅导和关怀,随访两年正常无复发。
病例2患者女,19岁,大二学生。因失恋患抑郁症休学,半年后家长陪同回学校办理复学手续。在回学校办手续的两三天后病人就情绪低落,睡眠差。回校第四天晚上在宿舍于凌晨1点左右突然出现全身肌肉痉挛抽搐,口唇发绀,面色苍白,并从床上跌落在地。被同学送往校医院急诊。查生病体征正常,双眼紧闭,流泪,全身肌张力增高,四肢肌肉痉挛抽搐,两侧对称。左下胸部压痛。心电图正常。因肌肉痉挛抽搐不缓解肌注地西泮10mg,约半小时左右病人渐安静。拨打120转上级医院检查,最后诊断为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左侧第七肋骨裂缝骨折。在后来的心理辅导治疗过程中了解到该女同学发病当天碰到以前谈恋爱的同学。
发生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的常见原因
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是心因性精神障碍三大类型之一,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1]。常因自身疾病或外界因素诱发,多表现为烦躁不安、情绪兴奋或低落、沮丧、睡眠障碍、幻视、幻听等,甚至躯体不适及木僵[2]。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临床表现为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较少见。文献报道中指出,应激性精神障碍大多发生在文化素质低,平时生活范围小,对事物的认识、分析能力有限,并且适应环境能力较低人群范围内[3]。笔者在高校工作二十余年发现,有心理缺陷及心理疾病的学生不在少数,并由此诱发的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也比较多见。
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分析大学生发生心理缺陷或心理疾病,并由此诱发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的社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低年级大学生刚脱离被过度照护的家庭生活,他们大多从幼儿园到高考前都被灌输了“学习好就会有出息”“考上重点大学前途就会一片光明”等单一的思维方式。学校和家庭对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对突发事件的抵御能力、承受生活变故以及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偏低。
2.大学时期是学生从单一社会角色转变为多重社会角色的特殊时期,很多学生由于受之前教育方式等因素影响,适应多个角色的能力较低。
3.学生对群发事件或者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困难和境遇超过了自己的应对能力时,就会失去内心的平衡,这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心理干预,就会引起部分学生产生心理危机,进而引发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
4.经调查,大多数学生对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认识非常模糊,造成了对自身以及周围人群的病情“讳莫如深”的状况。不但疾病得不到规范治疗,更严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