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谚语地域文化解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桐城谚语地域文化解读

桐城谚语地域文化解读   摘 要:桐城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了大量的谚语,它包涵了丰富的文化信息。从文化语言学角度研究桐城谚语所反映的生活状况、民风民俗和思想观念。通过分析发现,桐城人重文尚读,敬祖尊亲;在为人处世方面他们尚礼贵和,珍视名誉,提倡自强,地域特征十分明显。研究不仅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桐城文化,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安徽文化,对发展繁荣安徽文化,构建和谐、学习型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桐城谚语;地域文化;生活状况;民风民俗;思想观念   中图分类号:H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14   收稿日期:2014-01-06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桐城谚语研究”(SK2012B11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江亚丽(1969-),女,安徽桐城人,讲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   Research on the indication of the regional culture of proverbs in Tongcheng    JIANG Ya-li   (School of Law and Politics,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Hefei 230022, China)   Abstract: Tongcheng has a long history and abundant culture in. A lot of proverbs have been born during its long period of production which contain abundant information. The paper explores the living conditions, folkways, and idea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linguistics. The analysis finds that people in Tongcheng value reading, respect ancestors, worship order and modesty, cherish the reputation and advocate self-reliance, with evident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research is not only helpful to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ongcheng culture and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Anhui culture, but also benefits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Anhui cul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harmonious, learning society.   Key words:Tongcheng proverbs; regional culture; living condition; folkways; ideas    桐城地处安徽省中部偏西南,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时代,此地即称桐国,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定名桐城,沿用至今,1996年桐城撤县设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桐城人才辈出,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中国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桐城谚语被列为“桐城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桐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桐城谚语具有独特的认知价值。谚语属于方言熟语,厦门大学教授李如龙先生指出“方言正是地域文化的载体,作为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方言反映地域文化是全方位的,也是常年不懈的。透过方言事实,我们可以把地域文化看得更加真切”lt;supgt;[1]lt;/supgt;。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崔希亮先生认为“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语言是文化的代码,而熟语是语言代码中最经济、最有效的代码,因为熟语中所蕴涵的文化内容具有历史的深度和现实的广度”[2]4。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对家乡的热爱,笔者长期以来留心关注搜集有关桐城的谚语资料,并利用节假日进行田野调查。通过各种渠道,笔者共获取1 600多条语料。桐城谚语内容丰富、包罗万象,限于篇幅本文不能一一涉及,本文运用文化语言学的理论仅就它们所反映的生活状况、民风民俗、思想观念三个方面探讨桐城谚语所包涵的文化信息,以期对桐城文化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进而更好地理解安徽文化。   一、桐城谚语所折射的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