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直接思维对学习能力提高
浅议直接思维对学习能力提高
直觉思维根据对事物的生动知觉印象,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高度省略与缩减了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非逻辑的、抽象的、跳跃式的思维形式。法国数学家庞加勒指出:“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明的工具。”可见,直觉思维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作用很大。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近年来直觉思维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在平常的教学中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其合理地去猜测,以培养直觉思维能力。但也有不少教师还将其视为“异类”、“胡闹”加以痛斥,如有些思考题,学生凭自己的感觉得出结论,但苦于过程不完善,结果被判为错误的事例屡见不鲜。再如课堂上,有些问题十分复杂,然而结果一下子就被学生猜到了,但学生却不能说明其中的理由,被教师视为“瞎蒙”,这些现象应是我们现代教学中所禁止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多些等待。多些自信
如在学习“工程问题”的课上,教师出了这样一道思考题让学生练习:做一项工程,甲每天能做100个,乙独做需12天完成,丙独做需要24天完成。现在乙和丙先合做4天,还剩下400个没有做完。假如三人合作几天完成这批零件?
该题的解题思路是先求出零件的总数,然后得出甲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的天数,最后再求出结果,解题过程甚为繁琐。大多数学生都在反复读题,认真研究数量关系,课堂气氛很紧张。几分钟后,一个平常成绩一般但很聪明的小男孩猛地举起手,但又马上缩了回去。教师询问缘由,小男孩怯生生地说:“我的答案是4天,不知道对不对……”
教师好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连忙让其回答:“这道题的答案确实就是4天,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男孩:“我是用400÷100求得的……”
“哈哈哈……”未等小男孩讲完,其他学生哄堂大笑。
面对小男孩“荒谬”的解法以及混乱局面,教师面带怒色地说道:“胡闹!坐下!”最后小男孩满脸通红地在教师的责备与同学们的嘲笑声中,默默地坐下了。
看着小男孩不自然的神情,课后笔者走到小男孩旁边问:“你为什么用400÷100解题?”他支支吾吾地说:“乙和丙合作4天后还剩400个零件,假如把这400个零件由甲来完成,甲正好也要4天,这与乙、丙开始合作的天数相同,所以假设三人合作,应需要4天完成。”
多么独特的解法!然而教师的一句“胡闹”,把创新思维的“火花”给无情地浇灭了!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中释放所有的活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一方面,教师要多些等待,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出错。对于共性的或值得探讨的问题,要尽量在课堂上及时解决;对好的想法或切中要害的提问,哪怕只是其中的某些成分,都应立即表扬,以保护学生“发现”的热情。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即使在学习上一时遇到疑难问题,也不应该气馁。相反,只要认真思考,就可能会是新思维的闪光点。
二、有意渗透。激起欲望
直觉思维能力影响一个人数学判断能力的高低,它关系到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地获得新知,培养创新能力。它的培养方式与逻辑思维不尽相同,尤其表现在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独立性上。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
如教学简便运算时,不妨出示几道题让学生试算一下,当学生发现这几题太难算以至不想继续做时,教师再指点迷津。学生在直觉情境的体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在繁与简、快与慢的对比中衍生直觉意识,形成直觉思维能力。
再如。在一节应用题教学课中,有位教师曾使用了一道经典的数学例题来培养学生整体感观的能力。例题是: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距离是100千米。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甲带着一只狗,狗每小时走15千米。这只狗同甲一道出发,碰到乙的时候,它又掉头朝甲这边走,碰到甲时又往乙那边走,直到两人相遇,问这只狗一共走了多少千米?
对于这道题,学生一般都会从常规入手,普遍认为:要分段求出狗与甲、乙两人相遇时所走的路程,最后再相加,算得结果。但是,狗在甲、乙两人之间要跑多少个来回?每次来回所用的时间是多少?这时,思维往往进入“死胡同”。此时,教师应提醒学生能否从总体上把握:狗无论在甲、乙两人之间跑了多少个来回。狗走的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等于甲、乙两人相遇时所用的时间。这样,学生便会体验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
这类习题,需要培养学生全面审察的习惯,要求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能从总体上研究对象,在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复杂情境中不至于“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三、夯实基础。注重积累
表面上看来,直觉似乎虚无缥缈,不可掌握,纯属“偶然所得”。但实际上恰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钢结构吊装专项施工方案(技术方案).doc
- 中国成人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05S804:矩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pdf VIP
- 01-泌尿系统疾病总论.ppt VIP
- 物理治疗学神经生理疗法Bobath技术.docx VIP
- Unit 3 My favourite food Lesson 2 Happy birthday, Amber! 单元教学设计 粤教沪外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docx
- Andrews分析法诊断正畸.pptx
- (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提纲及答案2.doc VIP
- 2025年湖北省遴选面试真题及答案大全解析.docx VIP
- DB11T 1832.15-2022 建筑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第15部分:通风与空调安装工程 conv.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