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议近代上海服饰变迁及其原因
浅议近代上海服饰变迁及其原因
摘 要:文章主要论述了近代上海服饰的变迁,总共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近代上海地区服饰特征发生改变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论述,总结出服饰的变迁从侧面反映出文化逐渐开化,社会不断进步。
关键词:上海 服饰 变迁
引言:上海是全国流行服饰的发源地,海派服饰文化的形成从一个侧面的角度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与结合,同时也是传统社会向现代文明不断迈进的一个缩影。这个从传统到现代的进步性,是在近代上海独具特色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一、近代上海服饰变迁的三个阶段和概貌
上海是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五口通商城市之一,自1813年开阜以后,几十年间工商贸易逐渐发达,市政教育不断进步,交通往来日益便利,一个往日的小小渔村成为人文荟萃,才具必盛之地。在二十世纪初,上海作为远东国际大都市,200万以上的常住人口中,已超过20多个国家的居民居住在此,有22个省份的人聚集在此,彼此不同的衣着风格不断吸收融合,上海逐渐成为时尚的发源地,任何服饰上的变化,都足以影响全国。关于近代上海服饰的变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前稳定”期
1843年开阜前后到19世纪90年代,上海服饰主要为中式服装,服装样式比较单调,服装的地域特色并不明显,主要的特点是男性着长袍马褂,满族妇女多穿旗袍,汉族妇女以传统的上衣下裙为主,各大城市都以京津为榜样,在服饰上有了明显的尊卑之分。在民间,京班来沪,优伶不仅带来了京式的服装,同时还有一些服饰的装饰物,如帽子、挂件等,上海相继开出了一些京货店来满足人们对追求时髦的需求。
(二)“变动”期
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间,国人对中西方服饰对立观念逐渐消失,受西式服装的影响,流行服装呈现多元化特征。京式服装由于融入若干西洋风尚而产生了明显变化,被时人称为“海派样”,可以被看做是海派服饰的最早发端。[1] 服装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相继出现,中西服饰交融过程中出现一些特异现象。多数人对西式服装仍然保持保守的态度,但也存在一些激进者,男子有穿西服,女子则穿反襟衫,男性剪辫,女性将双髻挽起,观念上接受了西方的服饰特点,但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模仿阶段。这一时期,上海地区的服饰变化并不明显,但是就服饰理念来看,呈现多元化特征,逐渐孕育出海派服饰的形成和发展。
(三)“后稳定”期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上海地区的服装特色除了能满足基本的保暖和蔽体的需求以外,结合中西方特色,服装风格也逐渐多样化,更符合现代的审美理念。上海逐渐成为中国流行服饰的发源地。从20年代中期开始,就出现对上海流派加以区分的情况,社会根据民众的身份、职业对他们的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述。总分为8个流派进行罗列:闺门派,指还没有出阁的待嫁少女;阀阅派,指来自官宦家庭的贵妇;学生派,指仍在学校学习或刚毕业的学生;商贾派,指生意人;机关派,指在政府部门任职人员;惬心派,指专门用新潮衣服引领时尚的人;欧化派,指保持西洋装扮的留学生;别裁派,指独立于各派服装特色而自成一家者。[2]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对服装的选择已独立于其他人的意见干扰,服装流行趋势可以有多种变化,一个成熟的,稳定的服装概念已经形成。
二、近代上海服饰发生变迁的原因
(一)政府所推行的服饰变革
康有为、梁启超所倡导的维新运动中,1898年康有为在《戊戌奏稿请断发易服改天折》中写到“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然以数千年一统儒缓之中国褒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之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易矣。”百日维新变革运动最终失败,服制改革并没有以政府诏令的形式在全国进行推行,但是根据当时的一份奏折《奏定学堂章程》记载,“近年来,各省学堂冠服一端,率皆效仿西式,短衣皮靴,文武无别”,服饰装扮开始西化的迹象已经初露端倪。[3] 20世纪20年代末,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一系列的《限制条例》,规定了礼服为国产的中山装,中山装夏季颜色定为白色,其他季节用黑色,常服用长袍马褂。民国初年还曾经颁布过一系列条例和规定,集中对公职人员的服装穿着进行改革。例如在1912年1月颁布了检察官、推事和律师服制,10月颁布陆军服制;1913年颁布地方行政官员服制、领事官及外交官服制;1915年颁布监狱官、矿业警察及航空人员服制;1918年颁布海军及警察服制等。
服制变革是政府所推行的一种强制行为,而人民对于旧有的风俗习惯,有一种的“路径依赖”的概念。对于变革则又有一个逐渐习惯的过程,最为突出的例证就是“剪辫”风波。
(二)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推动
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对服制的改变有启蒙作用。百日维新领袖人物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写到“女子与男子衣服装饰当同”。孙中山领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美云智数智造云产品介绍.pdf VIP
- vision fugitive 正谱钢琴伴奏谱五线谱.PDF VIP
- 2025年年北京市第二次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化学试题及 答案 (1).pdf VIP
- 24节气知识手册.docx VIP
- 专题06 一次函数其他综合(原卷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压轴题分类专项突破(人教版)).docx VIP
- 2025年高考天津卷英语真题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DC-32型线路捣固车作业指导书(普速) .docx VIP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学反思.docx VIP
- 智慧农业导论-第7章-人工智能1 - 复件.pptx VIP
- 党的民族政策.ppt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