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朴齐家与清文人唱酬诗交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朴齐家与清文人唱酬诗交流

浅论朴齐家与清文人唱酬诗交流   内容摘要:朴齐家(1750-1805),朝鲜王朝著名的文人、思想家,是朝鲜后期“北学派”的代表人物。其著作有《北学议》、《贞蕤集》、《明农草稿》、《贞蕤诗稿》。他分别于1778年3月、1790年5月、1790年10月、1801年2月四次出使中国,先后结交了一百多位清朝文士,并且进行了频繁的诗歌酬唱交流,在中韩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促进了中韩两国文化的交流。   关键词:朴齐家 清朝文人 唱酬诗 交流   朴齐家(1750-1805),字次修、在先、修其,号楚亭、贞蕤居士、苇杭道人、苕翡堂、竟信堂等。朴齐家作为大家族的庶支,在当时朝鲜的社会制度下常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他“幼而学文章之言,长而好经济之术,数月不归家,时人莫知也。”①凭借自己的学识与才能,在正祖朝得到朝廷重用,担任奎章阁检书官,同时也是朝鲜“汉诗四家”的重要人物之一。并于1778年3月、1790年5月、1790年10月、1801年2月四次出使中国。朴齐家在燕行期间,常常将朝鲜文人的作品介绍给清友人,积极传播朝鲜诗人的声名,促进了清文人对当时朝鲜文人、朝鲜文化的了解,同时又把清代文人及他们的作品介绍到朝鲜,对18世纪中朝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充当中朝两国文化交流使者的同时,还积极地与清朝文人进行大量诗文、尺牍、笔谈等方面的交流,其中就有潘庭筠、罗聘、纪昀、翁方纲等一大批著名学者。   本文主要通过对朴齐家与清学士之间的诗文唱和的研究,以窥清代中韩文人的诗歌唱酬之风,从中不仅可以体会到中韩文人深厚的友情,还能看到朝鲜汉文学发展水平,更能窥探到中韩两国文人以诗歌为媒介在文化、学术上的相互交流与借鉴。   一.朴齐家的燕行及与清人交流概况   朴齐家与朝鲜北学派文人朴趾源、洪大容等有密切交游,与李德懋、李书九、柳琴、柳得恭等人志同道合,经常共同交流和讨论社会、学术问题。洪大容、朴趾源等人早年就已有过燕行经历,深刻认识到了中国在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先进性,正是因为前人对中国文化的推崇,以及他们与中国文士深入交流而取得的学识上的进步,使得朴齐家对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向往,并渴望与清朝贤士交流。他与李德懋、李书九、柳得恭等人的诗选集《韩客巾衍集》早在1776年就被柳琴带到北京,在清朝文人中引起了众多注目,其中潘庭筠、李调元还为之评点、作序,这使他们的盛名远播燕京,更为他们与清朝文人的交流打下了基础。   1778年,朴齐家作为朝鲜使节团一员第一次来到中国。通过这一次的燕行经历,朴齐家对于清朝的繁荣和发达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开始反思朝鲜国内的种种弊端,主张积极学习清朝有用之学并写出《北学议》一书。在主动学习清朝的文物制度的同时,朴齐家还与许多清朝学者进行了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其主要的交流方式有诗文的唱和、题赠,笔谈,书信往来和礼物的互赠等。   ?愠ゑK是朴齐家的第三子,他收集整理了朴齐家与清人的交流资料,编撰了《缟苎集》。这部书籍分上下两册,各有三卷,以年次编列,上册共记述了172位清文人的资料,内容包括他们的字号、生辰、官职以及他们相识的始末,并附有笔谈。下册收录了朴齐家与其中71位清文人交流的尺牍、诗文等方面的各种资料,其中就包括与清文人唱酬、互赠的诗歌。通过《缟苎集》详实的记录,我们可以对朴齐家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就朴齐家与清人的交流来说,此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着重针对《缟苎集》和朴齐家的诗文集中所记载的唱酬诗来研究他与清文人之间的交流。   二.朴齐家与潘庭筠、李调元的交流   朴齐家出使中国之前,《韩客巾衍集》就已传到中国,潘庭筠、李调元不仅为此书作序还进行了评论。李调元评价朴齐家的诗“工于七律,梦??、香山其鼻祖也。而?缕槔?落之气,则似过之无不及焉”②,潘庭筠评价朴齐家的诗“脱手如弹丸,不为僻涩之音,所谓文入妙来,无过熟耳。襟期磊落,如见其人。”③朴齐家在看到潘庭筠和李调元的评点后,给二人分别去信,在信中他不但表达了自己的感动与敬仰之情,还表示了交友的意向。潘庭筠和李调元也以积极的态度回应,《缟苎集》有记:“先以诗文书札相通,而后竞面接”。1778年,朴齐家第一次出使中国,就去拜访了李调与元潘庭筠,而此时的李调元做了广东学政,未能谋面。在朴齐家出使中国的四次经历中,都无缘与李调元相见,但二人时常通过书信往来,交流诗的用韵等学术问题,二人成为好友。据统计,朴齐家写给李调元的赠诗有6首,两人和诗1组。   朴齐家赠诗为《题几何室所藏云龙山人小照》,此处节选:   鸡林一卷诗,木瓜琼瑶报。   诗中有知己,珍重一言付。   朴齐家在柳琴书斋中看到李调元的小像,为之题诗,写到之前李调元为《韩客巾衍集》作序一事,深受感动,以及二人之间以诗会友,因交流诗歌而成为知己的感慨,表达了对友情的珍重。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