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民族文化发展
浅论民族文化发展
摘 要:满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作用不容忽视。以岫岩满族自治县为例,描述满族文字的创立、文学艺术的发展、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人才的培养、语言的演变、民间艺术的发展、宗教信仰的变迁以及修订谱书的传统,把岫岩满族文化的发展状况展示出来。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扶持下岫岩满族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满族文化;发展;岫岩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1-0177-02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的价值观源泉,是决定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本条件,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是鼓舞中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一的满族文化需要我们广大民众熟悉它、继承它、发展它。以辽宁岫岩的满族文化为例,让我们了解一下独具特色的满族文化。
一、满族文学艺术的发展
满文就是在满族崛起的过程中创立出来的,随着满族的“从龙入关”,满文也从辽沈地区进入中原,成为主流文化之一,随之出现了大量汉译满文的著作:《刑部会典》、《三略》、《万宝全书》、《资治通鉴》、《六韬》、《大乘经》等。满汉文化的结合既丰富了满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促进了满族文学的发展。由于近代的岫岩山高沟深,很少有其他文化活动,所以讲故事就成为岫岩满族人民重要的精神生活,这就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到20世纪80年代通过岫岩文化馆搜集整理出版了《长白仙女》、《岫岩三老人故事集》、《岫岩满族故事集》、《岫岩满族故事续集》等故事集。
二、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清朝统治者在入主中原后,为巩固其统治地位翻译了大量汉籍,创办了学校,还接受和利用了程朱理学,岫岩满族在儒家学说的教诲下也制定了各种规矩、规则、家训等。满族最重视祭祖,族祭是每一个家族的大事,历来都由最有权威的族长主持,族长由选举产生,掌管族中祭祀、本族坟山祭田的使用、钱财账目的使用、排解族内外纠纷、教化族中子弟、编辑修篡谱书等事宜,因而族长是家族的代表。现在由于核心家庭的建立,满族族长制已经消亡了。在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影响下,岫岩满族还制定了严格的族规和家规来约束族人和家人。满族繁多的家规教化了人民,可是其中也存在着大量的糟粕,影响了社会发展。
三、重视人才培养
1631年皇太极下令诸贝勒大臣子弟8岁以上、15岁以下,俱就学读书,“所以使之习于学问,讲明义理,忠君亲上”[1]。从此满族重视教育的风气逐渐形成,岫岩境内也出现了私塾,到清末全县共有私塾馆近百所,大量私塾的出现为岫岩县培养出了大量的人才,从1807—1907年,岫岩县共考取进士2名,举人16名、贡生46名。清末废除科举,岫岩县又创办了新学和新式学堂,到1911年全县共有新式学堂54所,学生近2 000名。而且岫岩县还根据本县情况兴办了一所满文学校,叫“岫岩八旗高初两等小学堂”,专收岫岩的八旗子弟入学就读,虽然兴办时间较短,但培养出的学生却是“该校各生汉文极佳” [2]。
岫岩满族在医药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清末岫岩出现了多名富有盛誉的满族名医,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曹怀庆,他不仅治病救人,还创办了“岫岩医学会”(岫岩医学研究会),为岫岩县培养出一大批医药人才。
四、满族姓氏和语言的演变
满族的姓氏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1644年大部分满族入关,受汉语汉文的影响,满族的姓氏也逐渐汉化。满族原有的多音节姓氏逐渐被冠以汉字姓氏,如原姓赫舍里氏改姓赫、何,“爱新”则以金为姓;在语言方面,清初满族进入岫岩时坚持“国语骑射”,到乾隆时期,基本上通用汉语汉文,到了清末能够说满语的人已经寥寥无几,现在岫岩县保留下来的都是夹杂着大量满语词汇的“满式汉语”。如讷讷(或讷)就是指母亲,阿玛(或玛)就是指父亲,妈猴子就是指妖怪,格色就是指不合群,牙碜就是指吃的食物中有沙土等等。
五、满族民间艺术的发展
岫岩满族民间艺术主要有满族剪纸、满族枕头顶、满族高跷、满族太平鼓等,这些民间艺术在改革开放后,由于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使民间艺术诞生的“生活场”[3]在不断的消失。另外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岫岩满族民间艺术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
1.满族剪纸。岫岩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出现前,满族妇女就会用各种颜色的布剪成各样花鸟和吉祥物,做补绣,这是剪纸艺术的前身。剪纸艺术的典型作品是“挂笺”(挂钱),最早挂笺是祭祀场所的装饰品,一般挂单数,现在每逢春节,岫岩满族依然会在自家的玻璃上贴剪纸。
2.满族枕头顶。满族民间枕头顶与满族枕头紧密相关,据传说,满族先民们最早使用的枕头是用圆木制作的,全家人睡在一根圆木上,后来为了方便,就把长圆木按人头锯成短骨碌,各枕各的,有些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InCAM Pro基础入门篇(中文).pdf VIP
- CCLE数据库使用教程.pptx VIP
- 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全套PPT课件.pptx
- 加强科学管理,提高酿酒葡萄抗冻防寒能力.pdf VIP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词句段运用》练习题(附答案).docx VIP
- 大模型时代:面向LLM应用的可观测能力建设-2024全球运维大会.pdf VIP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学情评估试卷 附答案 (2).doc VIP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学情评估试卷 附答案 (1).doc VIP
- 《公司金融》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docx VIP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学情评估试卷 附答案 (18).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