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曹操诗歌创作对汉乐府继承与突破
浅论曹操诗歌创作对汉乐府继承与突破
摘要:曹操创作了大量文质兼美的诗歌,为我国文人诗歌的觉醒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接受了乐府民歌的诗体形式为自己创作的主要形式,从风格到精神以及表现手法对汉乐府都有了全面的继承,当然其诗歌最大的特色也体现在对汉乐府的“突破”与“创新”上。本文拟从几个方面谈谈曹操诗歌对汉乐府的继承与突破。
关键词:曹操;汉乐府;继承;突破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对文艺也有着由衷的爱好,现存20余首乐府诗。后人在谈及他的诗歌风格时,称之为“古直悲凉”。他以自己卓异的创作实践,对破除两汉旧文风作出了表率。在对文学传统的继承上,他重视从乐府民歌中汲取营养,是文学史上高度重视乐府民歌并大力写作乐府诗的第一人。他的拟作,不仅在内容上学习和继承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而且接受了乐府民歌的诗体形式,从风格到精神以及表现手法对汉乐府都有了全面的继承。
一、对汉乐府现实主义手法的继承与突破
两汉时代,人们“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用诗歌真实地记载着汉代人民的生活和心声。如有表现下层普通百姓苦难之作的《妇病行》,有揭示上层贵族富贵奢华之作的《相逢行》,有反映风俗民情、征战徭役之作的《十五从军征》,有反映中下层知识分子求宦无成、感伤失意之作的《驱车上东门行》等。这些叙事诗以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再现了汉代广阔的社会生活,为我们呈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我们在今天,仍然可以鲜明地领略到汉代人们的苦与乐、悲与欢。
曹操的创作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以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悟与对历史的深刻认知,积极开拓乐府诗歌领域, 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现实主义色彩非常浓厚,在诗里展示了这一动乱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悲惨遭遇,延续了汉乐府的精神。如他的《薤露行》从汉灵帝任人不良写起, 到董卓入据洛阳做乱止,真实地反映了汉末大动乱的一幕,向我们清楚地交代了一个重大的、时空广阔的历史事变。《蒿里行》更是精练地记叙了自关东群雄联合讨伐董卓时军心难齐,踟蹰不进的情形,并富含感情书写了战争给广大人民造成的灾难。曹操另有一首《谣俗词》反映了一个贫民的悲苦生活“粒米不足舂,寸布不足缝。瓮中无斗储,发箧无尺缯。”以贫民口吻进行叙述,真实地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关注。其语言完全是汉代民歌语,内容也与《东门行》相似,从中可以看出与汉乐府之间的继承关系。
曹操遵循汉乐府的创作传统,但已充分体现了其个性特征, 作品中直面现实、关心民生疾苦精神与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构成了曹操诗的核心内涵。生活的社会环境动荡乱离,一生多置身于严酷的军事,使得他的理想、感触、忧怨,皆付诸诗文得以寄寓、宣泄,诗歌内容遂由重叙事转向重抒情,因而具有动人的情感力量。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步出夏门行》《却东西门行》,无不倾情往诉,灌注着诗人的真情实感,读来令人心弦撩动。
二、对汉乐府形式和语言风格上的继承与突破
从形式上看,汉乐府诗除了在《公无渡河》《善哉行》等少数篇章中把四言体这种古老的诗歌形式保存下来外,还出现了杂言体。杂言体由于形式上的优势,句随意移,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长短随意。如《东门行》的结尾,“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句间跳跃的幅度相当大。这种句随意移的灵活方式,当然能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另外还出现了五言体的新创诗歌形式,因为在此之前还没有完整的五言诗。而汉乐府中,出现了少量的象《陌上桑》《孔雀东南飞》这样完美成熟的长篇五言诗。
曹操的乐府诗与汉乐府在形式上有着直接的承继关系,他有不少拟作正是汲取了乐府诗歌的养料。如他的《陌上桑》《气出唱》《对酒》等。五言诗比四言诗运用灵活,含量丰富,适宜于反映风云变幻的时代。曹操的乐府诗中甚至有体式上完全模仿汉乐府的作品,如《陌上桑?驾虹霓》就是模仿汉乐府《相和歌辞》之《陌上桑(楚辞钞)》的。这反映出曹操乐府诗在形式方面对汉乐府的学习和借鉴之处。
就语言风格来说,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对汉乐府的语言给予高度的评价:“质而不俚,浅而能深,近而能远,天下至文,靡以过之。”如《江南曲》《悲歌》《古歌》《上邪》等,或用词浅显,或质朴无华,或清新率直,可以说代表了汉乐府民歌的语言风格特点。
曹操的拟乐府,尚能保留汉乐府语言质朴无华的特色。他的诗语言古朴自然,简约质直。如《苦寒行》“北上太行山, 艰哉何巍巍”一句, 没有任何修饰,全诗以古朴的语言记叙了征战的艰难,情调悲凉凄苦,富有感情,与汉乐府不仅语言风格相近,而且情调亦甚相和。又如他的《精列》一篇,写得大气磅礴,与乐府《绕歌》同调。正如钟嵘所评价的:“曹公古直, 甚有悲凉之句。”
三、与音乐的关系方面的继承与突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