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实用文书语言美追求
浅谈实用文书语言美追求
作为“处理公私事务的基本手段”的实用文书,其本质特征就是实用。它以高效、迅速地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为己任,以反映事务活动为特定内容,以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基本目的。正因为如此,它的语言也就具有不同于一般写作尤其是不同于文学写作的独有特色,即:平实质朴、庄重典雅、明晰简约、整饬规范。时代发展到今天,对实用文书的语言,要求更加简洁、明确和平实,要求直述不曲,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直截了当、简洁明了,力争做到要言不繁、惜字如金,“益一字则文赘,损一字则意阙”。
与此同时,作为表达人类社会实践活动重要内容的实用文书,在具备丰富人文内涵的同时,在不失庄重品格的前提下,并不排斥对语言的创新和对语言美的追求。除一些重要公务文书如命令、批复、决定、公告、工作通知、合同、规章制度等文种,比较典型地体现出它的上述基本特点,并不刻意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之外,其他许多实用文书,都是可以和应该大胆创新语言和追求语言美的。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古人早就清楚地认识到语言文采的重要性。我国文学史上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既是当规范的实用文书,同时也是至今流传不衰的优美文学散文,具备相当高的审美价值。如邹阳的《狱中上梁王书》、李斯的《谏逐客书》、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诸葛亮的《出师表》等。古代优秀实用文书中流传下来的许多名言警句,融铸着深刻的历史经验,闪烁着睿智的哲理光辉,醒人励志,至今活跃在我们的语言中。如魏征的奏疏中,就有许多这类语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在被称为“眼球经济”和“视觉文化”的今天,实用文书如果不设法创造丰富生动的语言,而总是保持一副呆板枯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面孔,则势必难以吸引和赢得受众,其写作目的自然也难以如愿实现。
那么,怎样追求实用文书的语言美呢?以下方面值得我们认真考虑:
一、运用熟语和缩略语
熟语是一种结构稳固而表现力极强的固定词组和句子,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语言精华,包括成语典故、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文章中适当运用熟语,犹如炒菜时加入适量味精,会让语言增色生辉。毛泽东同志的演讲和报告中,就非常注意运用这类语言,这使他的文章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气息,让人喜闻乐见,从而收到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实用文书追求语言美的成功典范。如谚语:“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格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失败是成功之母”;成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还有些耐人寻味的典故等。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实用文书不仅注意巧妙运用原有的这类语言,还不断吸纳许多表现力极强的新的熟语和成语,如“借鸡下蛋”“借船出海”“筑巢引凤”“反腐倡廉”“打黑除恶”“硬件建设”“大锅饭”“拳头产品”“经济杠杆”“阳光工程”“摸着石头过河”“上山摘桃子”等。这些语言时代特征鲜明,寓意深刻,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深受群众欢迎,有效地增强了实用文书的表达效果。
简称与缩略语,也是实用文书中常用的语汇。它虽然没有完整形式那么庄重典雅,却显得简约,而且往往更具通俗性,让人更容易记忆和传诵。如:地铁、动漫、社保、双规、普法、扫黄、三产、三农、一国两制、三个代表、三个面向等。当然,这类语汇的运用,必须讲究规范和约定俗成,切不可滥用。
二、引用群众口语和流行语
群众口语,有如未经深度加工的乡村土产,原汁原味,鲜活灵动,表现力极强,可以增强语言的通俗性。如“坚持和完善‘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报告》)又如,有材料引用群众语言,描述淮河水质的变化情况:“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浇地灌溉,70年代水质变坏,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变成公害。”这样的表述,形象贴切而简明。如果换成一般叙述,不光字数没这么经济,效果更会大为逊色。一份农村工作总结,讲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好处时写道:“过去是:头遍敲钟,被窝里哼哼;二遍敲钟,才把被子蹬;三遍敲钟,慢慢腾腾去上工。现在则是:哨子不吹钟不响,群众自觉把地上。联产联着心,挑担有众人。干部操心,群众关心,人人都有责任心”。另外如“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等奖二等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熊掌鹅掌,不如老百姓鼓掌。”除句子外,还有这类口头词语,如跳槽、上网、下岗、下海、大款、买单、打的、三角债、搭车涨价等,都是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流行语”,指在某一时期、某一地域出现,并广为流行的语汇。它是社会中一种独特的流行现象,往往与一些新的社会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