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在民族音乐教学中传承二人台艺术思考
浅谈在民族音乐教学中传承二人台艺术思考
【摘 要】“二人台”是广泛流传于晋、蒙、陕、冀等西部地区的一种艺术性形式,二人台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时代变迁,不仅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也具有不同的地域风格,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审美、教育资源,可以说二人台是紧紧围绕着黄河两岸及长城内外而存在的,它是黄河文化与长城文化的浓缩 。
【关键词】二人台;形成;发展;特点;传承
二人台演唱的歌词大多数使用地方方言进行演唱。渐渐的二人台流行的地方没有那么广泛,由于喜爱人群的减少,二人台的发展也受到了极大地制约。在内蒙古,很多院校开始开设二人台课程,虽然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但是对于二人台来说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
1 二人台的形成与发展
清朝光绪年间(1875-1908)在内蒙古西部土默特旗一带,由蒙古民族的曲艺丝弦坐腔,结合并且吸收了汉民族社火中的舞蹈艺术,创造出舞台上一丑一旦两个艺术形象,并且以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表现出来,取名“蒙古曲”。清朝咸丰、同治两朝,(1851~1874)民间曲艺坐打腔结合秧歌中“踢股子”等舞蹈动作发展而来。之后,随着创关东的移民难民把此艺术形式带到内蒙古的西部,由此扎根,发扬光大。明末清初,内蒙古土默特地区开始出现了职业二人台班社,一般每个班五至八人不等,剧目的内容和表演形式也有所提高,并且呈现职业化趋势。此地的蒙古族民歌坐唱――蒙古曲儿,演唱是蒙汉语兼用,蒙歌汉唱或汉歌蒙唱,这种蒙汉交融的唱法叫“风揽雪”,也叫蒙汉调。内蒙古人民遂随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转入定居以后,除经营牧业外,对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也极为重视。随着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上内地汉民为生活所迫,先后有数十万汉民从山西、河北、陕西和山东等地相继迁来,绝大多数定居在土默川地区(今呼和浩特、包头、武川、林格尔和清水河县一带),从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从而逐渐形成了许多汉族聚居和蒙、汉杂居的城镇和乡村。这种历史状况的形成,蒙古族、汉民族人民在日常的劳动生活中,休戚与共,亲密无间,对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的同时,也给二人台的诞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二人台流行的晋西北、陕北、内蒙古西部以及河北一带,跨越不同省份和民族,东西长约1000多公里。在这片广漠无垠的黄土地上,雄浑的黄河萦绕而过,构成了二人台音乐文化繁衍发展的底色。这里,既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草原的过渡带,又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二人台音乐文化,正是由晋、陕周边汉族的农耕文化与鄂尔多斯游牧文化的嫁接、交融形成的。”
目前后备力量的青黄不接以及演员老龄化,严重制约着二人台艺术的发展,可见培养二人台“后起之星”的重要性。
1.1 面临的问题
(1)传媒作用。当今的二人台与它堪称姊妹艺术的“二人转”相比是望尘莫及的,究其原应可以概括为二人台的传媒力度不够,政府扶植不够,重视不够,另外还有新人才较少,剧目老化,没有新鲜的血液。
(2)语言因素。二人台运用的西部方言土语比较生硬,外地观众很难听懂,很难大众化。
1.2 保护措施
首先,要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专门的艺术学校,特别是在现有的艺术学校里增加二人台艺术的专业,使此艺术形式及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二人台”要组织有才能的剧作家、词作家投身艺术。其次有效的提高演员的专业水准,使二人台艺术更加专业化。随着社会的变化与音乐表演的需要,再加上人们欣赏水平的改变,二人台也开始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的面貌,在经过数年的变化,“二人台”在现实生活的肥沃土壤中不断汲取来自四面八方的丰富养料。
其次,多重传承,适度开发。创新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需要发挥多重传承的功能。“二人台”文化蕴藏丰富、其创新的形式也会更为多样。可借鉴其他艺术品种的创新形式,如:“长调”、“呼麦”、“马头琴”等艺术形式是蒙古族非常有代表性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蒙古族独特性的音乐符号,这些音乐在舞台上既有非常古老、传统的表演形式,也有时尚元素相融合、创新的表演形式。民族音乐在相互借鉴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2 表演形式及特点
二人台的表演形式是一种载歌载舞的表演唱。它的唱腔相当丰富,西部吸收戏曲和蒙族音乐较多,西路二人台在演出前合奏牌子曲,曲目有百余种,来自戏曲、曲艺吹腔、蒙族民歌和佛曲,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
二人台艺术形式在表演内容上同时具备了它的民间性、反叛性和具有戏剧性的特点。
2.1 民间性
它的内容接近人民大众,特别是渲染的都是人民生活中的小故事;少谈政治,只是简单地表达劳动人民最真实的生活。其中有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状况的如《走西口》中的一段歌词,赞美了他们纯真而又美好的爱情,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爱恨分明的性格特质,充分反映了劳动者的聪明智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二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 (章末课后复习题课件)-高二数学同步备课系列(人教A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pptx VIP
- 溶栓药物介绍PPT幻灯片.ppt VIP
- 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生物育种技术》专业生涯发展展示PPT【最新版】.pptx
- 《眼镜定配技术》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高清版)-B-T 40521.2-2021 乘用车紧急变线试验车道 第2部分:避障.pdf VIP
- 2025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笔试语文试题库含答案解析(5套卷).docx VIP
- 有机肥基础知识培训.pptx VIP
- 川教版三年级上册信息科技 5在线导航选路线 课件.ppt
- HG21515_常压人孔 附图.pdf VIP
- 【MOOC期中】《无线物联网基础与应用》(北京邮电大学)中国慕课期中网课答案.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