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清代对东北封禁政策
浅谈清代对东北封禁政策
摘 要:封禁政策,是清朝政府为保护满族风俗习惯、防止汉化、维护本民族利益,在东北地区实行的长达二百多年的一种统治政策。它是清朝总体战略的一部分,也是清朝政府实施与维持分而治之方针的主要途径,但同时它也造成了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落后及边防的空虚。关于东北封禁政策的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试图通过对封禁政策相关问题的梳理,以期得出进一步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清代;东北地区;封禁政策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140-03
回溯历史,东北地区作为爱新觉罗家族的龙兴之地,是满族统治者关注的重点区域,也正因此,清朝政府将东北地区与关内其他省份地区区别对待,实行完全不同的管理制度,使东北边疆处于较为特殊的地位。这种特殊的管理制度,就是封禁政策。它是为保护满族固有习俗和本民族利益,而禁止或者尽可能地限制汉人在东北定居、垦荒以及从事采参、捕貂等活动的一种政策。封禁政策的实行,不仅是分而治之方针的主要手段,也是清朝总体战略的组成部分,对当时和后世的东北乃至全国都产生深远影响。
一、封禁政策的起止时间
关于清代东北封禁政策的起始时间,学界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一是将柳条边的修筑视为清政府封禁东北的开端[1];二是将康熙七年(1668)《辽东招民授官例》的废除作为封禁东北开始的标志[2];三是将乾隆五年(1740)舒赫德奏请封禁东北看作封禁东北的起点[3];四是将封禁东北当作一个循序演进的发展过程,认为清政府的封禁起源于天命或崇德年间,酝酿于顺治,形成于康熙,并厉行于乾隆[4]。
这四种说法,各有道理,但笔者认为最全面的当属第四种。因为,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的阶段。虽然有的学者可能会认为,天命和崇德年间对东北的封禁只是针对朝鲜人,而非严格意义上针对汉人的封禁。但是,我们仍可以将它看作是后世针对汉人所实行的封禁政策的雏形或者原型。而顺治、康熙、乾隆时期的封禁,也可以看作是封禁政策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的运用。
在探讨清政府解禁东北的时间上,大部分的学者都把着眼点放在了外力对封禁政策的冲击上。在这种观点下,对于封禁开放的时间也有不同看法:一是将第一次鸦片战争视为解禁东北的起点[5];二是以第二次鸦片战争即1860年前后作为解禁东北的开始[6]。二者虽然在具体时间上略有不同,但都将外力因素作为迫使清朝政府解禁东北的主要力量。此外,还有学者认为清代弛禁东北的时间还要更早些,指出早在“乾隆五十七年(1792),直隶南部发生大旱,清朝统治者令直隶地方官员晓示饥民到关东盛京及土默特等丰稔地方,佣工觅食。又特别指示关外地方官员,贫民携眷出关,即使人数较多,也不得禁阻”[7]。但笔者认为,虽然此时不准民人携眷出关的禁令已被迫中止,但也只是统治者的权宜之计,并不能将之看作是驰禁的开始。
二、实行封禁政策的原因
封禁东北是清朝政府的重要战略决策,也是清朝政府对东北实行的主要政策。它实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就从政治军事、经济及其他社会因素等方面来具体分析。
(一)政治军事因素
1.为维护分区统治,实行的民族隔离政策
清朝政府对生活在东北的各民族,采取分区隔离的统治政策。一方面,通过封禁禁止汉人进入满人区;另一方面,也通过封禁禁止汉人进入蒙人区。于是,形成满、蒙、汉三族分区居住的局面,达到民族隔离、防止各族相互勾连的目的,从而防止对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动摇。清朝入关以后,实行的是满族贵族和蒙古王公的政治联盟,对蒙古地区采取与中原不同的统治形式,不允许汉族官员染指。同时,实行民族隔离,也可以防止民族冲突的发生。此外,就蒙古地区的内部原因来说,封禁不仅可以减轻因私自迁移而对其产生的人口压力,也可以避免其社会秩序受到不安定因素的威胁。
2.保全根据地,不为外族人,主要是汉族人所占有,并防范汉人将反抗的火种带进东北
清朝统治者一向十分重视祖宗之地――东北地区的安危。于是,在该地区采用封禁政策以防止被汉民的反抗意识所侵袭、爆发反抗斗争。这主要是由于清朝统治者自以为异族入主中原,仍然存有猜忌之心,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封禁东北使汉人不能进入,也给自己保留了发祥之地。一旦中原有事,也可以退守,不致重蹈元朝的覆辙。
3.将东北建成八旗的兵源基地和卫戍全国的战略基地,实现对中原的军事威慑与对蒙古的军事钳制战略
东北地区在战略上十分重要,不仅可以俯视整个中原,同时也可以钳制蒙古。因此,清朝统治者带着高度的民族警觉性和排他性,急需一支有实力并且忠诚的军队,以及一块可靠的战略根据地,以在军事上、战略上占据有利地位。实施封禁政策,可以阻止汉人进入东北,保证满族在东北地区的人口优势。同时,通过吸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