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现代汉语中饮食俗语
浅谈现代汉语中饮食俗语
摘要:本文通过对“饮食俗语”的分类以及表达手法上区别于其他俗语的表达方式,对“饮食俗语”在日常生活中广泛的应用作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饮食俗语”;分类;表达方式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5-00-02
一、引言
“民以食为天”,自古以来,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饮食。中国的美食声名远扬,在世界各地享有盛誉,许多人都对中国食谱以及中国菜的色、香、味、形赞不绝口。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现代汉语中的很多方面都有所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方面莫过于俗语。“俗语”,如果追溯其成词时间,可从刘向的《说苑》算起,据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时间。但其明确定义最早见于《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第一版):“俗语,也叫‘俗话’、‘俗言’。流行于民间的通俗语句,带有一定的方言性。指谚语、俚语及口头上常用的成语等。”《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出版社,2002年增补版)中的俗语词条解释为:“通俗并广泛流传的定型的语句,简练而形象化,大多数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映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也叫‘俗话’。”著名语言学家温端政认为,俗语具有群众性、鲜明的口语性和通俗性、相对的定型性三个特征,他在《中国俗语大辞典?前言》中对俗语下的定义是:“俗语是群众所创造的,并在群众口语中流传,结构相对定型的通俗而简练的语句。”
由上述可知,俗语是口语的东西,与老百姓日常生活贴得比较近,饮食作为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重头戏,在俗语中有很多体现是十分正常的甚至可以说必然的。在这里我们姑且将这些在描述上与饮食方面有关的俗语称为“饮食俗语”。由于饮食俗语数量众多,使用频率也很高,是现代日常语言交际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对它们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饮食俗语的类别
首先,饮食俗语可以分为本无其物类和本有其物类。
(一)本无其物类,也就是说俗语中的事物是现实中不存在的,如“后悔药”、“闭门羹”、“定心丸”、“迷魂汤”、“忘情水”等。这些事物都只是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之中,之所以能够在群众口语中流传并且相对定型,我们认为是因为这些说法简洁精练、生动形象,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明晰易懂。由于这些原因,这些俗语才能够代替“想回到事情还未发生前”、“被他人拒绝”、“使安下心来”、“使人神魂颠倒”、“忘记逝去的感情”而存在、流传和定型。
本无其物类饮食俗语在整个饮食俗语家族里只占很小的一部分,绝大多数饮食俗语还是属于本有其物类的。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分析本有其物类饮食俗语。
(二)本有其物类,也就是说俗语中的事物是现实中确实存在的。本有其物类又可以分为器具类和食物类。
1、器具类
器具类,即与饮食有关的器皿工具,如锅碗盆瓢、刀叉壶罐等。与饮食器具有关的俗语很多,如:“铁饭碗”、“抢饭碗”、“背黑锅”、“连锅端”、“饭瓢过河”、“破罐子破摔”、“钝刀子割肉”、“竹筒倒豆子”、“茶壶里煮饺子”、“蜜罐里长大的”、“锅开着等下米”、“破蒸笼,不盛气”、“哪壶不开提哪壶”、“谁家锅底没有黑”、“竹篮打水一场空”、“满瓶不动半瓶摇”、“打破沙锅问到底”、““马勺免不了碰锅沿”、“摸摸筷子就算入席”、“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打碎的盘子敲烂的碗”、“不图锅巴吃、不在锅边转”、“正锅配好灶,歪锅配蹩灶”等。
器具类饮食俗语数量很多,其中与锅有关的特别多。所以我们可以以锅为例,分析一下器具类饮食俗语的成词根源。锅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不可缺少的器具,因其用途和外形颜色,在俗语中常常用以比喻“富足”、“根本”、“错误”等。由对“锅”的分析可以看出,器具类饮食俗语的形成,主要与饮食器具的用途和外形有关。饮食器具充斥人们的视听,在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用饮食器具俗语来代替原来的说法,意义浅显,生动诙谐。
2、食物类
食物类俗语数量众多,根据食物的种类又可以分为主食类、蔬菜瓜果类和鱼肉禽蛋类。
(1)主食类,如:“冷汤面”、“炒冷饭”、“吃大锅饭”、“好饭不怕晚”、“冷手抓热馒头”、“陈芝麻烂谷子”、“茶不思、饭不想”、“隔夜馊粥――要不得”、“包子有肉不在褶上”、“不蒸馒头也要蒸口气”等。
(2)蔬菜瓜果类,如:“姜是老的辣”、“黄瓜菜都凉了”、“拔出萝卜带出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青菜萝卜一锅煮”、“剥葱剥蒜别剥人”、“烂透了的老倭瓜”、“刀切豆腐两面光”、“吃柿子拣软的捏”、“豆腐好吃浆难磨”、“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甜瓜儿嘴,苦瓜儿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马尾串豆腐――别提了”、“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吃了橘子就忘了洞庭山”等。
(3)鱼肉禽蛋类:“炒鱿鱼”、“煮熟的鸭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会计专业论文选题(精选200个).pdf VIP
- 《赵氏雷火灸的临床应用》课件.ppt VIP
- 目录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docx VIP
- (阶段检测提升卷)+五年级数学上册第(1-3)单元+考点突破+检测试卷+++北师大版.docx VIP
- 压铸外观标准(附件).doc VIP
- 贵州省遵义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实录.doc VIP
- 《最后的常春藤叶》优秀教案.docx VIP
- 勘察测绘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doc
- 10万吨有色冶炼废物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重新报批).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