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庭坚草书艺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黄庭坚草书艺术

浅谈黄庭坚草书艺术   摘 要:草书是中国书法艺术中最具有表现力、最富艺术性的书体。草书是最能够抒发书写者性情的书体之一,也可以说是最难的一种书体,北宋时期的黄庭坚是草书技艺高超的主要人物。对黄庭坚草书的产生及发展进行梳理,认为其“论悟”“论韵胜”“以禅喻书”“字中有笔,得妙于心”的学书思想,对草书奇逸洒脱的风格有很大影响作用。黄庭坚的社会背景、生活境遇和治学态度是影响其草书风格形成的内在因素,使其草书在“宋四家”中别具一格,从而奠定了黄庭坚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对后世书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黄庭坚;草书;书学思想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涪翁、山谷道人,江西分宁(今江西秀水)人。黄庭坚出自苏轼门下,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并以诗擅名,与苏轼合称“苏黄”,开创“江西诗派”。黄庭坚的书法初学周越,后取法颜真卿、怀素,追求晋人的风貌,他的书法以韵取胜。苏轼曾说他:“以平等观作欹斜字,以真实相出游戏法,以磊落人书细琐事,可谓三反”。黄庭坚的书法成就表现在各体书中,最卓越的无疑是他的行草书。宋人李之仪称其“草第一,行次之,正又次之,篆又次之”(《跋山谷帖》,《姑溪居士文集》卷三十九)。也有人认为其楷书为最佳,其次为行,再次为草,说明见人见智,因人而异。   盛唐时期,草书艺术中狂草极盛。张旭与怀素的狂草最能体现这一时期的草书艺术,历来并称为“颠张、醉素”。北宋时期他的草书充分吸收张旭、怀素狂草中的章法、结体和布白,把张旭肥笔处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线条、茂密的结体,与怀素瘦笔所产生的单纯明朗的线条、疏放的结体,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沉着铿锵的风度书写,统领着字形的欹侧,气韵的连贯。他的成就有别于以往名家,后人对他褒贬不一,但他在草书发展史上的地位却不容抹煞。   一、黄庭坚草书的学书渊源   黄庭坚草书的线条如屋漏折钗,姿态万千,具有极强的抒情性和震撼力。他法乳张旭、怀素,最后翻出新意,自成一家。由于狂草作为一种新兴的书体,除历史短、可资借鉴者少的缺陷外,需要付出加倍的力气和勇气,才能取得更为巨大的成功。根据黄庭坚学草自述,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周越是宋初书法家,其字博学有法度,真、行、草均婉媚遒劲,字字不妄作,皆中规矩,草书尤为精熟。黄庭坚称他“下笔沉着,是古人法”。但周越字的笔法软俗无古气,黄庭坚早年学其书,受其影响较深。   二是“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苏才翁、苏子美兄弟是宋初书坛上的草书大家,他们的草书深得张旭、怀素的笔意,清劲精丽,笔势连绵,气势磅礴。黄庭坚从苏氏兄弟的书迹中得到古人笔意,从而其草书书艺又前进一大步。   三是“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张旭、怀素、高闲三个人都是唐代草书大家,他们在技法上各具特色。黄庭坚草书师承“张妙于肥,藏真妙于瘦”的特点,把张旭肥笔产生的线条、结体与怀素瘦笔的特点有机地融于自己的书艺,其用笔连绵起伏,章法错落有致,墨韵潇洒活泼,达到虚实结合的效果。黄庭坚荟萃众家书艺之长,终于自成一家,创造“黄体”。   二、黄庭坚草书的风格分期及成因   (一) 黄庭坚草书风格分期   书法艺术是一个不断继承、创新发展的过程。黄庭坚的草书也是吸取了前人的书法精华而自成一体。据史书典籍的记载,黄庭坚师承颜真卿、张旭、怀素、王羲之等大家的书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自成一家。   (二)黄庭坚草书风格的成因   黄庭坚书法好奇尚硬,孤峭雅洁,其纵览古今又卓然自立,形成了自身奇逸洒脱的书法艺术风格。这一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离不开他所生活的特定的社会背景、坎坷的生活境遇及其好学不倦、刻意求新的治学态度。   1.社会背景   黄庭坚生年,正处在“政通人和,百废俱兴”那一年,政治看似平静,实则山雨欲来风满楼,正酝酿着后来的一系列政治危机。在政治上黄庭坚是元?v党人,个人命运与王安石变法及其后的新旧朋党斗争休戚相关。才华横溢的他多次被贬,不断在逆境中,长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曾被放逐的黄庭坚遭受寒冷和饥饿后,他没有丝毫的沮丧,还是谈笑风生,把心思花在攻读诗书和书法上。   2.生活境遇   黄庭坚家境较清寒,父亲在其十三岁时去世,一家人的生活很难维持下去,黄庭坚只好寄居在外婆家,有几位舅父舅母照顾教诲。他早年常受舅父李常教养,相传他五岁时能诵经,七岁时便会写诗;十四岁时,因家庭贫困,只得随舅父李常至淮南游学;两年后,拜在孙觉门下,并与其女定婚,可惜红颜薄命,熙宁三年七月,黄庭坚的妻子孙氏不幸病逝,他的生活受到了沉重打击。   三、黄庭坚草书与其书学思想   黄庭坚草书在宋代书坛乃至中国书法史上独树一帜,成就他为一代书宗。当然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也是与他的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