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洋强国意义
海洋强国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设想。这对于中国意味着一次大的战略转变。要建设海洋强国,首先必须深刻认识海洋强国的含义。只有理论上的自觉,才能指导实践上的成功。因此,本文仅就相关的问题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探讨。
一、海洋强国与海权――明确概念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海洋强国与世界强国伴生,互为倚重。真正的世界强国必然需要海权的支持;而无强大的国力则无法形成和维持强大的海权。要了解海洋强国的意义,需要准确把握几个基本的相关概念。
海洋强国与海权
海洋强国(Maritime Power)与海权(Sea Power)概念密不可分。在很多场合二者通用甚至同义。近年来,与海洋有关的话题越来越多地吸引国人的目光,海权概念也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引用、和论述。但客观地说,海权对于国人来说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概念。即使是“专业”人员也有将海权(Sea Power)与制海权(Command of Sea)混为一谈的。这既缘于“海权”(Sea Power)的概念与理论发源于西方,与中国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有较大的距离,也由于海权概念本身就定义模糊,甚至用其“母语”去解释,在不同的语境中也有不同的含义。最早提出海权理论的是美国海军历史学家、军事理论家马汉,他对海权的解释是“依靠海洋或利用海洋而强大的所有事情(embracing in its broad sweep all that tends to make a people great upon the sea or by the sea)”[1]。但在论及“海权”(Sea Power)与“陆权”(Land Power)之争时,海权的含义又是“海洋强国”。
海洋强国的“强”是个综合概念,需要综合经济、科技、军事、政治等领域的多个因素,用多个指标或参数来衡量。在经济上主要是:海洋总产值、海洋产业的从业人数、海洋产业人均产值、海洋产业门类是否齐全,特别是海外贸易额、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对海运依存度等等;在科技上主要是:海洋开发利用工具的科技水平、海洋科研水平及其代表成果、海洋科研的投入、海洋科研门类齐全程度、海洋科研总体实力、海洋产值的科技含量即科研对海洋业产值的贡献率等等;在军事上主要是海上军事力量与海上执法力量的实力与活动范围,海军兵力规模、装备类型与技术水平等;在政治上主要是国际海洋事务的影响力、制定海洋规则的话语权等。海洋强国的“强”是个比较概念,海洋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海洋产值在世界中所占的份额与排位、海外贸易额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亦即对外依存度、海外贸易额在世界所占份额与排位等等。如15世纪,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海上军事实力无可匹敌,两国于1494年在教皇亚历山大仲裁下,签订了《托尔德西里雅斯条约》,以“教皇子午线”瓜分世界海洋。但严格地说,两国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能力却远不足以控制世界海洋。按照海权理论,海权是一个构成完整的力量体系,既包括海军,亦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力量,是一个海洋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简单地说,海洋强国的标准可归为两点:一是涉海收入对国家发展的贡献程度,二是涉海产出对世界的影响程度。
海权与陆权
有海洋强国与陆上强国之别,就必然产生海权与陆权的孰优孰劣、孰强孰弱之争。即使是海洋强国与海权这两个难分难舍、大同又小异的概念之间,也存在海权与强国孰先孰后、孰因孰果的“蛋鸡”之争。与陆地的生存意义相比,海洋准确地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二空间”。但为何会有“陆权”与“海权”之争?究其实质,并非生存空间之争,而不过是发展方式与斗争手段之争。海洋强国本意是依靠海洋致富,而陆上强国是依托国土图强。由于在全球海陆分布的总体形势上,各大陆是被海洋分隔开的“大岛”,“陆权”的发展必然受到海岸线的限制,而唯有“海权”,才具有面向世界发展的条件。至于“陆权”、“海权”谁能战胜谁,却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也不能以过分悬殊的实力对比而论。如果以美国对伊拉克或南联盟的军事胜利推断“海权”一定战胜“陆权”,结论必然失之太谬。
战争中的海权的最大优势在于最大的战略机动自由。但仅凭此并不能完全保证战争的胜利。与实力相近的“陆权”对手作战,“海权”更有利的效能是窒息而不是格杀,是攻击上的战略机动优势而不是作战上的“胜势”。“海权”与“陆权”之争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役,“海权”败了,其教训也是深刻的。西方学者总结说:“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一个陆上大国同另一个海上大国之间的经典对抗。在投身于这场战争时,每一方都希望并预期守己之长,按照一种符合本身强项的方式,以相对较低的代价赢得胜利。在几年之内,事态表明无论哪一方都不可能用这种方式取胜。为了取胜,每一方都学习如何在对方擅长的领域内打仗。”[2]从“海权”战胜“陆权”的最佳范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