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技术在马铃薯遗传育种中应用
生物技术在马铃薯遗传育种中应用
摘要 随着马铃薯生产的发展及马铃薯消费市场的变化,对马铃薯育种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育种目标已从最初的高产型转为抗病虫型以及特殊性状的选育,育种方法也从常规的杂交选择转为利用生物技术改良品种,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笔者通过马铃薯育种试验的数据分析,指出了传统技术与生物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上的差异及其结果对比,这对今后马铃薯育种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马铃薯;育种;生物技术;特殊性状??
中图分类号 S5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8421(2008)04-018-01
?お?
Potato Bio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of Genetics and Breeding??
XING Jiyan(Songy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ongyuan,Jilin 1380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duction of potato and potato consumption market changes on the potato breeding work in the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Breeding objectives from the initial yielding to the pest-resistance traits, as well as special breeding, conventional breeding methods from the hybrid option to use improved varieties of biotechnology, and has achieved some progress. By potato breeding experiment data analysis, pointed out that the tradition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 in potato breeding and the results of the differences in contrast, the future of potato breeding work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
Key words Potato; Breeding; Biotechnology; Special characters?お?
1 马铃薯育种现状??
马铃薯作为我国一项特色优势产业和一大经济作物,其经济增长点高于其他任何作物,是食品加工的重要原料,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据2006年统计,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达500万hm2,平均单产为12 750 kg/hm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方便、营养价值高的快餐食品愈加受到欢迎,其中马铃薯炸片和薯条已在我国大中城市热销,且消费量有增大的趋势。但马铃薯技术储备严重不足的问题日益显现,我国马铃薯遗传基础狭窄和科研起步较晚,进一步加剧了其育种方面的滞后。马铃薯品种的特征特性除受环境条件影响外,主要是受自身的遗传基因所控制,只有当优良的遗传基因连锁或重组,并通过累加和互作,才能使品种表现出优良的性状。因此,遗传基因的性质直接影响着品种的优劣。据程天庆统计,我国已选育出的主要品种和亲本的遗传背景非常狭窄,均未突破S.tuberosum的范围,欲继续利用和直接从中选育出更有价值的新品种的难度很大。同时我国马铃薯育种规模小,育种单位有限,育种科研队伍亦薄弱。为提高马铃薯育种水平,加快马铃薯新品种选育进程,笔者通过数据分析与理论阐述,提出了生物技术在马铃薯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展。??
2 马铃薯传统育种技术与生物育种技术的差异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2006~2007年在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新万发镇进行。试验地块土质均匀,排灌方便,土壤为沙壤土,肥力中等。播前采集0~20 cm土层的土样进行分析,有机质含量为0.99%,速效氮102.5 mg/kg,速效磷78.5 mg/kg,速效钾96.5 mg/kg,pH值6.6。选择无病虫害、无冻害、表皮光滑、单重25 g以上的块茎作种薯。试验设2个品种:①东农H1(非转基因);②东农H1脱毒薯(转基因)。种植密度70 cm×25 cm,田间管理注意适时防控晚疫病。采用干重法测量干物质含量。??
2.2 结果 运用转基因处理的马铃薯干物质含量比未转基因处理的马铃薯增加23.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