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充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实践启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充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实践启示

王充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实践启示    [摘 要]王充是东汉著名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内容极其宽泛,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主要阐述其教育思想,并提出其思想对当今教学实践的启示,我们要重视教育的作用,培养创新性人才,鼓励批判精神,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其敢于怀疑、敢于批判、敢于创新的精神值得当代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王充;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B-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1 ― 0114 ― 02    王充,东汉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批评家,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浙江)。王充在很小的时候便成了孤儿,酷爱学习,有很大的理想和报负。青年时到京城,到太学(中央最高学府)里学习,拜扶风(地名)人班彪为师。后来进入仕途,担任小官,由于其坚守自己的原则,洁身自好,不附炎趋势、不贪慕富贵,所以仕途一直不是很顺利,未曾得到重用。晚年辞掉官职,回到家乡,专心从事教育学研究工作。《论衡》是其代表作,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唯物主义哲学著作。在其著作中,敢于向孔孟权威发起挑战,敢于否认鬼神的存在,敢于宣布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对之后的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王充在其唯物主义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他对于教育各方面的主张,肯定人的知识才干是学而知之,提出教育可以改变人,合理地说明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王充是一位思想上的豪杰,他的哲学思想对当今社会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其尊重实践、倡导实证、破除偶像、挑战流俗的科学精神。他极其看不惯当时学者的故弄玄虚和不求甚解,下定决心将那些似是而非的“公论”、“定说”研究论证一遍,认为要用实践和实证而不是妄言来重新确定它们的真伪。对于古代的圣贤,他非常尊重他们,但是却是把圣贤当作“人”来尊重,而不是把他们当作神一样崇拜。在他的哲学思想中,我们能看到一种在那个时代极为少见的科学精神,所以他的精神显得更加宝贵,值得我们学习。    一、批评“圣人生而知之”    “生而知之”一开始是由孔子提出来的,提出这个概念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表达对上古贤人的崇拜和尊敬。孔子觉得自己也不是“生而知之”而是“学而知之”。后来很多学者缺乏独立的学术和研究精神,一味咬文嚼字,将“生而知之”这个概念神秘化,并改变了孔子的本意,将孔子也当作是“生而知之”,在这些人的眼里,圣人变成了神一般的存在!王充对这种将圣人神异化的现象非常不屑,为了还原真相,以正视听,他写了《实知》、《知实》两篇文章来反驳“圣人生而知之”的妄论,对人类的认识活动给予了客观的说明。“天地之间,含血之类,无性知者”。王充认为,天地之间凡是含血气而生的人或物,没有一出生就知道一切的人,根本不存在“生而知之”。圣人虽然比常人更加聪明睿智,但是圣人也是含血气而生的,所以圣人不可能“生而知之”。圣人之所以比常人聪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累积形成的。他们能够认真研究诗书,细心观察,见微而知著,博学广记,推类明理,因为这样才能出类拔萃,成为圣贤之人。圣贤和常人在知识的起点上是一样的,我们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去学习,也可以获得圣贤的称号。因此,王充主张抛开“生而知之”的神话,坚持“学而知之”。所谓“学而知之”,不仅要注重耳目闻见之知,更要开启心意之知;不仅要“学”而“知”,更要由“知”而“用”。如此,才是学圣贤之道。    二、“疾虚妄”而“归实诚”    王充揭示了当时文化界普遍存在的一个怪病――“好奇怪之语,说虚妄之言”。有一些人认为真实的事情太不显眼,只有那些经过夸张修饰甚至捏造的“异事”才能使人惊讶,让人关注。所以,不少人投其所好,每次言说或笔录的时候,不惜夸大事实,甚至胡诌编造故事,为虚妄之传。这样一来,听到的人都信以为真,阅览到的人都以为是事实本身。以讹传讹,最终导致天下到处都是奸伪、虚妄的言说和书本。在这种情况下,王充提出“疾虚妄”,主张“归实诚”之学。《论衡》一书就是这个目的,“论衡”就是要改变世俗的成见,对古往今来的重要学说重新考其真伪、铨其轻重。“疾虚妄”就是要把虚妄当作一种疾病,引申出来的意思就是反对、批判虚妄的言说。王充将当时的虚妄现象归纳为“九虚”,即书虚、变虚、异虚、感虚、福虚、祸虚、龙虚、雷虚和道虚,并一一加以辩驳。除了“九虚”之外,王充还批评了当时的“三增”现象。“三增”指的是语增、儒增和艺增。“增”的意思就是增加的意思,在这里引申之意为夸张、附会。“三赠”针对当时一些言论和书籍所普遍存在的吹嘘、浮夸的恶性风气。王充从细节入手,一步步论证出那些书籍言论的荒谬之处。王充用来批判“九虚三增”的武器是“实诚”。“实诚”就是说无论立著还是言说,都要实实在在、真实可靠。“实”与“虚”相对,是真实、客观的意思,要经得起检验,能够被证实。“诚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