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渗透压教学体会.docVIP

溶液渗透压教学体会.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溶液渗透压教学体会

溶液渗透压教学体会   摘 要 溶液的渗透压是医用化学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文叙述了如何突破这一难点的具体讲授方法,即讲好分散系一次课内容;选取好的图片,分步引出渗透和渗透压概念;采用倒叙法,逐步讲清渗透压公式;联系临床实际,诱导学生积极探究。   关键词 医用化学 溶液的渗透压 渗透 胶体分散系 渗透压公式 输液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f Osmotic Pressure Teaching   LI Li   (Wuhan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Wuhan,Hubei 430205)   Abstract Osmotic pressure of solution is both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 of Iatrochemistry lessons, This paper discussesparticular teaching methods about how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y are: make a good class of dispersion system; chose a fine picture,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osmosis and osmosis pressure by substep; use flash-back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osmosis pressure formula step by step or contact with reality to lead student study actively.   Key words iatrochemistry; osmotic Pressure; osmosis; colloidal dispersion system; osmosis pressure formula; transfusion      渗透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在人体内,血液、细胞内液及各种组织液等体液都具有一定的组成和含量,在人体的正常物质代谢过程中,这些体液的组成和含量不能明显改变,否则就会影响到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而维持正常物质代谢,稳定体液浓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体液的渗透压。因此,渗透压在医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医用化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讲好溶液的渗透压对学生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上课前,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溶液的渗透压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讲好分散系一次课内容,为渗透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分散系是学习渗透压的重要基础,尤其是胶体分散系,对于学生理解渗透压在医学中的意义关系密切。笔者认为,首先要以比较的方式讲清楚各分散系的概念。对于分子、离子分散系和粗分散系的概念,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对胶体分散系,学生往往容易与前两者混淆。在授课中,要先从分散相粒子的大小上强调它们的区别,举例Fe(OH)3溶胶的形成过程,指出Fe(OH)3胶粒也是由其分子组成的聚集体,但胶粒的直径在1-100nm之间,而分子和离子分散系其分散相是分子、离子,分散相粒子大小在1nm以下,粗分散系虽然分散相粒子也是由很多分子组成的聚集体,但其粒子直径在100nm以上。这样,学生首先从分散相粒子的形态大小上理解了胶粒的特点,就为以后教学做好了铺垫。在此基础上,引出胶体分散系与分子、离子分散系和粗分散系在稳定性方面的区别,并对每一种分散系举出学生熟知的实例,以使学生觉得这些内容并不陌生。随后引出胶体溶液的特征,笔者认为此时要重点强调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半透膜的概念在此时讲解比较合适,教材中往往将半透膜概念放在渗透压一节讲解,但笔者认为在此引出比较好,可以强化学生对胶体特性的理解,同时也可避免在学习渗透压时分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注意力。对于半透膜的概念,教师应搜集资料对其做较全面的解释,应举出多种生物体内的半透膜和人工半透膜的实例,使学生对半透膜有全面深刻的理解,理解半透膜孔径非常小,只能使分子或离子通过,生物体内的半透膜具有选择通透性,这些内容对以后渗透压的学习都十分重要。   在讲解胶体分散系时,还应注重讲解胶体溶液与高分子化合物溶液的异同,对两者的特性要认真梳理比较,应重点强调高分子化合物是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的物质,与胶粒不同的是,其分散相粒子是单个分子,但其粒子直径也在1-100nm之间,属于胶体分散系。明确了上述内容,学生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比较轻松地接受渗透压的概念。   2 选取好的图片,分步引出渗透和渗透压的概念   在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