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鹏运等庚子秋词在词史上意义
王鹏运等庚子秋词在词史上意义
摘要: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事变引发八国联军之役。硝烟密布,战火四起,北京遭受到空前未有之浩劫。词人王鹏运、朱祖谋、刘福姚、宋育仁等,困居于北京城中,将战争之感慨写入词中,几人相互唱和,辑成《庚子秋词》上下二卷。《庚子秋词》不仅反映了时事,也响应了时代对于“词史”的呼唤。周济、谢章铤鼓吹“词史’’之作,认为反映时代乱离的词作可与杜甫描写安史之乱的《北征》、《垂老别》等诗作相提并论。杜甫诗因安史之乱,号为“诗史”,晚清词人连遭内忧外患,将家国之感发之于词,形成“词史”。然而词之为体,与诗不同,“词史”与“诗史”的写作手法、反映动荡乱离的方式、观察历史社会的角度,有所差异。
关键词:王鹏运;庚子秋词;诗史;词史;时代氛围
中图分类号:1206.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10)03―0018―08
收稿日期:2009―12-25
作者简介:卓清芬(1965--),女,台湾台北人,台湾中央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
一、前言
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与荣禄商议废黜光绪,光绪二十五年冬(1899)诏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y为大阿哥,各国公使均不承认,慈禧深感不满。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载漪建言之下,慈禧将打着“扶清灭洋”口号的义和团引入京城,义和团烧教堂、杀洋人、焚铁路,四处劫掠破坏,据《庚子国变记》载:“正阳门外商场,为京师最繁盛处,拳匪纵火焚四千余家,数百年精华尽矣。火延城阙,三日不灭”。慈禧不顾多位大臣劝阻,下诏褒义和团为义民,给内帑十万两,以义和团对抗外国势力。
光绪二十六年五月,慈禧谕各国使臣入总理衙门议,载漪派员于途中截杀德国公使克林德,慈禧旋命董福祥及武卫中军攻东交民巷,义和团助之,炮声日夜不绝。5月25日,以外人索大沽口为辞,下诏向各国宣战。各国陆续派兵增援,七月,八国联军占领天津,直隶总督裕禄兵败自杀。八月,联军集兵两万自天津沿运河两岸进逼北京,未几攻陷北京城。慈禧太后挟光绪帝仓皇离京,临行前将珍妃投入井中溺毙,宫人自裁者无数。王公士民,四处逃窜,城中火起,一夕数惊。慈禧一行人逃至怀来县,又辗转逃至太原、西安。
联军恣意烧杀掳掠,北京城内宛如人间炼狱。《庚子记事》云:“洋兵蜂拥而入,将居人无论男女驱逐,空手而出,衣饰财物,丝毫不准携带。合门财产并为洋人所占”、“由是有闭门自焚者,有全家身殉者,有被逐无处投依自尽者,有被污羞忿捐生者。各街巷哭嚎之声,遍处皆同。以京师合城而论,前三门外受灾稍轻,城内及北城受难尤重。死尸遍地,腐烂熏蒸,惨难寓目。”
光绪二十七年(1901),惩治义和团罪首,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发配边疆,处斩山西巡抚毓贤、礼部尚书启秀,派李鸿章与各国进行和议,九月签订辛丑条约,赔款四亿五千万两。联军既撤,慈禧和光绪皇帝回銮,庚子之役遂告一段落。
联军入侵北京之际,江西道监察御史王鹏运(1849―1904)避居北京西南宣武门外之四印斋,与前来投奔的侍读学士朱祖谋(1857―1931)、翰林院修撰刘福姚,有感于“古今之变既极,生死之路皆穷”,遂依王鹏运之弟王维熙(辛峰)所制赠的丛残诗牌二百许叶,“夕拈一二调以为程课。选调以六十字为限,选字选韵以牌所有字为限。虽不逮诗牌旧例之严,庶以束缚其心思,不致纵笔所之,靡有纪极。”辑成《庚子秋词》二卷,翰林院庶吉士宋育仁(1857―1931)有和作39首。上卷自8月26日起讫9月止,计65日(庚子年有闰八月之故),拈调71。得词268首、和作39首,共计307首;下卷从10月朔起讫11月止,计59日,拈调61,得词313首,附原作二,共315首。《庚子秋词》为数月来“篝镫唱酬,自写幽忧之作”,反映了动荡乱离的时代,以及士大夫的个人襟抱。
有关《庚子秋词》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期刊论文有马飙的《试论王鹏运的(庚子秋词》、徐溥的《宋育仁与庚子秋词》,因篇幅所限,所论多点到为止。学位论文有陈正平《庚子秋词研究》,除作者生平外,对作品内容、风格亦作分析,但并未涉及《庚子秋词》与“词史”的关联。本文以《庚子秋词》所反映的时代氛围为主轴,讨论“词史”的概念,进而探讨《庚子秋词》在“词史”上的意义。
二、从诗史到词史
《庚子秋词》不仅反映了重大的时事,也响应了时代对于“词史”的呼唤。“词史”之称由“诗史”而来,唐?孟?ぁ侗臼率??高逸第三》载:
(李白)后以不羁流落江外,又以永王招
礼,累谪于夜郎。及放还,卒于宣城。杜所赠二
十韵,备叙其事,读其文,尽得其故迹。杜逢禄
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
事,故当时号为诗史。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