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命呐喊白鲸生态启示
生命呐喊白鲸生态启示
[摘 要] 赫尔曼#8226;麦尔维尔的《白鲸》,是美国文学王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无疑有着极强的艺术魅力。历来文学批评都着眼于这部著作的自由、民主、种族、宗教、哲学等方面。本文尝试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作品主要人物形象、重要故事情节的分析,挖掘作品的生态伦理价值,并比照当下,以求对现实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白鲸》;生态批评;人类中心主义;消亡;启示
赫尔曼#8226;麦尔维尔的《白鲸》,是美国文艺复兴时期一部史诗巨著,是美国文学桂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有着极强的艺术魅力。故事叙述了“裴廓德号”船长亚哈不听劝阻,向夺去他一条腿的白鲸莫比#8226;迪克复仇,最终船只毁灭,仅余叙述者一人生还。
该作品发表于1851年,刚问世时并没有收到好评,反而是铺天盖地的批评。《文学世界》批评该书是一部“知识杂烩”①,英国《新闻周刊》甚至抨击它“狂乱得像交尾的野兔一样如痴似狂”②。霍桑却赞道:“麦尔维尔写出多么精彩的一本书。”这样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几乎已过了半个世纪,当人们重新解读《白鲸》时,普遍认为它是麦尔维尔艺术的顶峰,也是19世纪美国小说的一个高峰。如D.H.劳伦斯所说,是“一部‘无人能及的海上史诗’”。
历来解读者都从民主、种族、宗教、哲学等方面入手,而很少注重于它的生态因素。本文从生态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作品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分析,剥离其生态价值,以求对当下有一定的启示。
一、生态批评的前世今生
毫无疑问,大自然正以惊人的速度遭到破坏。气候变暖、水灾、干旱、酸雨、Aids、SARS、水污染等,这些都对人类生存构成巨大的威胁。丹尼尔#8226;沃斯特尔指出,这些威胁并非生态体系自己运行的结果,而是我们的文化体系运行的结果。要想结束这一危机,需要正确处理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正确规训现有的文化体系。在此境况之下,若仅由历史学家、文学家、人类学家单独行事,则难以为继。③世界上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文学的作用当然不能忽视。目前文学面临的任务之一,便是如何审视生态文学与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复杂联系。
基于此背景,生态批评(ecocriticism)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成为一门“显学”。1972年,约瑟夫#8226;米克在《生存的喜剧:文学生态学研究》中提出“文学生态学”的概念:“对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生物主题进行研究”。④六年后,威廉#8226;鲁克特在《文学与生态学:文学批评的实验》中正式提及“生态批评”,要求“把生态学以及和生态学有关的概念运用到文学研究中去”⑤。而权威的定义,是美国的彻丽尔#8226;格罗费尔蒂的“研究文学与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一言以蔽之,“生态批评是研究文学和物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问。”⑥
二、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评
人类中心主义的源头,几乎可以还原至人类文明的童年。上个世纪40年代便有学者指出:生态危机是由于人的文化出了问题。人类一直视自然为剥削对象,“要么把土地上野生的东西看做敌人,要么看做食物……这种土地观是我们从亚伯拉罕时就固有的。”⑦
的确,《圣经#8226;旧约》中,亚伯拉罕对大自然(土地)的理解:“土地会把牛奶和蜜糖送到亚伯拉罕一家人的口中。”
历史似乎永远不会孤单,类似的呼声向来不绝于耳。
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尺度。”莎士比亚更是直白,说人是“宇宙之精英, 万物之灵长”,这已将人的位置推高至无以复加的地步。笛卡儿的“主客二分”二元论,更是强调人的中心地位。在此思维模式之下,人类通过自我授权的方式,使大自然成为人类的“他者”,成为“属下”。
在《白鲸》当中,“裴廓德号”的作为,可视成人类在人类中心主义思维模式下行动的典型例证。
“裴廓德号”是当时美国社会,是那个年代的一个掠影,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典型。亚哈捕杀白鲸的过程,便是人类掠夺自然的诸多行为的一个侧影,是人类对大自然无休止地巧取豪夺的一个缩影。
捕鲸业曾是美国的支柱产业,为其资本主义早期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光是美国人在西北海岸外每年捕杀的鲸即不下一万三千头。”⑧捕鲸业所带来的巨大利润,使其在当时完全是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该行业之热门,以至于许多少女都梦想嫁给一位捕鲸船的船长。”⑨
但在这繁荣的背后,是捕鲸业对大自然无情的掠夺与破坏。麦尔维尔在书中真实地还原了这中间的血腥。“这镶牙骨的裴廓德号变成了一片屠场,每一个水手都变成了一个屠夫。”⑩“鱼枪一支接一支地向这头飞逃的鱼投去……此时,血水从这海怪周身各处如泻下的山泉一般喷出来。”B11
如此描写仅是冰山一角,对白鲸的无情捕杀,扩大至生态批评的语境下,已不仅是这些可怜的白鲸,而是人类对大自然的近乎疯狂的掠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