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猪增生性肠炎流行状况及防控对策
猪增生性肠炎流行状况及防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S858.28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08)07-0028-01
猪增生性肠炎主要侵害断奶仔猪至成年猪,尤其是6~16周龄育肥猪易感,有时也发生于刚断乳的仔猪和成年公、母猪。发病率5%-40%,死亡率不高,一般为1%~10%,但饲养成本明显增加。若引起继发感染。死亡率可高达40%-50%。病猪和带菌猪的粪便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菌随病猪和带菌猪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外界环境、饲料、饮水等,主要经口通过消化道感染,禽类、啮齿类动物和污染的工具及车辆等对该病的传播作用不可忽视,某些应激因素如天气突变、长途运输、饲养密度过大等均可成为该病的诱因。
1 临床症状
该病在临床上呈现两种表现型:急性型与慢性型。
急性型:通常发生于4-12月龄的后备种猪和育肥猪,尤其是经过长途运输的后备种猪更易呈现急性发病经过,病猪突然死亡,有些突然死亡的病猪仅见外表苍白,但粪便正常,病程稍长者。排黑色柏油状稀粪,后期转为黄色稀粪;也有突然死亡仅见皮肤苍白而无粪便异常的病例。死亡率一般达到5%~6%。
慢性型:较为常见,患猪症状轻微,表现为同栏内不时出现几头腹泻的猪,粪便稀软或不成型。呈黑色、水泥样灰色,间歇性下痢,内含未完全消化的饲料。如果发生轻微的回肠炎,腹泻往往不明显,仅有少数猪粪便变软、变稀而呈糊状。颜色较深,病猪消瘦,背毛粗刚,弓背弯腰,一般难以发现。病猪采食正常,但生长速度受阻,因此发病猪栏内猪群体重相差较大,有些病猪食欲下降,病变严重的猪发生严重持续性腹泻。使用多种抗生素效果均不理想。大部份慢性感染猪可在发病4-10周后突然恢复正常,生长速度加快,但与正常猪相比,平均增重降低6%-20%,饲料转化率降低。
2 病理变化
剖检病死猪可见小肠后部、结肠前部和盲肠的肠壁增厚,浆膜下和肠系膜常见水肿,肠黏膜呈现特征性分枝状皱褶,黏膜表面湿润而无黏液,有时附有颗粒状炎性渗出物,黏膜肥厚。增生性肠炎的病变还可见凝固性坏死和炎性渗出物(局部性肠炎的病变同增生性肠炎,但?渖俨?及大肠),小肠内有凝血块。结肠内特征性症状是保育后期猪和生长猪慢性腹泻,粪便稀软,不成形,或者育肥猪和后备种猪发生血痢。回肠特征性病变表现在回肠末端20cm处出现增生、坏死或出血性病变。
3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及剖检病变可作初步诊断。对病变肠段进行组织学检查。见到肠黏膜不成熟的细胞明显增生有助于诊断。病理组织学检查见肠腺上皮细胞显著增生,导致未成熟的肠腺上皮细胞成畸形排列的分枝状肠腺代替了了正常的黏膜结构。有时充满坏死的细胞碎片和嗜中性粒细胞。应用镀银染色法,可显示在增生性肠腺瘤细胞的胞浆顶端有大量小弯曲杆菌(长度为1.25~1.75μm)。另外,还可采取猪粪便和血清,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技术进行诊断。PCR是一种敏感的诊断方法,可用棉拭子从肛门采样或采集新鲜粪便。采集的样品应低温保存但防止冻结。采样可在出现症状时进行。早期感染采样检查,可能出现假阴性。可间歇性采样检查,以提高检出率。在进行粪便PCR检验时,可同时进行IFA血清学检验。猪被感染后14-21d,血清中出现抗体阳性反应。IFA血清学方法是一种敏感、特异性良好的检验方法,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已广泛应用。
4 类症鉴别
该病应与猪痢疾(SD),肠出血性综合征(HBS),猪肠道密螺旋体病(PIS)以及猪沙门氏菌性肠炎等相区别。
猪痢疾(SD):主要症状是排黏性血痢,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以7-12周龄仔猪多发。病理变化集中于大肠,可见大肠黏液性出血性或坏死性炎症。取急性病猪新鲜病样镜检可见大量的弯曲状的密螺旋体。
肠出血性综合征(HBS):典型临床症状为生长发育最好的猪只突然死亡,散发,尸体苍白或臌胀,小肠菲薄和充满血液,或肠扭转,胃内充满食物。无肠壁肥厚和增生病变。
猪肠道密螺旋体病(PIS):国内少见报道。病原为结肠菌毛样螺旋体,是断奶仔猪结肠炎的主要病原。临床症状为黏液性腹泻,重症病例伴有黏膜碎片或血块。病变只限于盲肠和结肠。肠黏膜增厚,有溃疡病变。结肠黏膜抹片,革兰氏染色,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的螺旋体。
猪沙门氏菌性肠炎:临床症状为顽固性腹泻,多发于3月龄左右仔猪,发热、粪便灰白或黄绿色、恶臭。病变集中于盲肠和结肠。肠黏膜肥厚,有灰绿色溃疡病变。肝有点状灰黄色坏死灶。
5 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混群、过冷、过热、运输、重新扩群等不良应激因素,提高猪体的抵抗力,实行全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