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素诱导香樟多倍体研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秋水仙素诱导香樟多倍体研究

秋水仙素诱导香樟多倍体研究   摘 要:以萌发的香樟种子为试材,采用种子浸渍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秋水仙素、不同处理时间对香樟多倍体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0.1%~0.2%的秋水仙素水溶液浸泡处理种子36~48h,其多倍体的诱导率最高,死亡率相对较低。秋水仙素浓度越高,处理时间越长,香樟幼苗死亡率越高,试验共获得香樟多倍体植株67株。   关键词:秋水仙素;香樟;多倍体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9-37-03   Study on Induction of Polyploid Camphor with Colchicine   Deng Wen et al.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Suqian College,Suqian 223800,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germinated camphor seeds as test materials,using germinated seed soaking metho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and processing time of colchicine on the polyploid induction of camphor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polyploid induction rate happened when the germinated camphor seeds soaked 36~48h with 0.1%~0.2% of colchicine solution. The higher colchicine concentration and the longer the processing time,the camphor seedling mortality was higher,obtaining 67 polyploids camphor seedlings.   Key words:Colchicine;Camphor;Polyploidy   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为樟科(Lauraceae)樟属(Cinnamomum)常绿乔木,别名樟树、木樟、芳樟、番樟、樟木子、小叶樟,原产中国和日本,在我国属国家Ⅱ级保护树种。全世界樟科约有45属,2 000多种,我国约有20属,420种,43变种和5变型,自然分布于中国南部的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广西、福建、四川等省区,现亚洲东部、大洋洲和太平洋诸岛也都有分布[1]。香樟在园林绿化中通常作为行道树和孤植景观树种,因其绿荫面积大,具抗烟、抗二氧化硫、抗风沙和除尘能力强,具耐湿固土护堤功能,又是优良的风景林和防护林树种,经济价值极高,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军工、工艺和医药等领域[2]。我国香樟的良种化水平极低,种内变异小,多数生长速度较慢、干形差,在分布区北部有轻度或重度冻害和盐碱双重危害,而香樟作为城市绿化树种,在树型、冠型、速生和抗性方面的良种选育研究至今鲜有报道。   1935年,Nilsson-Ehle首次报??了三倍体欧洲山杨,多倍体植物因其形态较大、抗逆性强等特点而倍受植物研究者的关注[3]。目前,自然多倍体种类已在树木的绝大多数科属中被发现,刺槐、云杉、毛白杨、按树、桑树、葡萄等树种通过人工的方式培育出了多倍体品种,其常用的人工培育方式是化学药剂处理,其中最有效且经常被采用的是秋水仙素[4]。为此,本研究以萌发的香樟种子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处理,探索香樟染色体加倍技术,培育多倍体植株,对于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生态治理、林种树种结构调整、丰富物种多样性、城乡园林绿化等具有重要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香樟种子于2013年11月采自宿迁学院校园内正常生长的香樟成年树,剥去果皮,用草木灰拌种,清洗晾干,放于4℃冰箱中储存。   1.2 试验方法   1.2.1 材料处理方法 2014年8月取出种子,用50℃热水浸泡48h后,放入培养皿中,于恒温箱(30±2℃)中催芽,培养皿中垫一张滤纸,再用一张滤纸覆盖种子,催芽期间为防止种子发霉,每天用自来水冲洗,并保证培养皿中水不浸没种子。选择初露白色根尖,胚根长度约为lcm的萌发种子为试验材料,试验共设20个处理,每个处理100粒种子,置于培养皿中,并进行标记,分别用0.05%、0.1%、0.2%、0.3%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浸渍时间为24h、36h、48h、60h,以清水为对照,而后用自来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