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委婉语交际功能分析
社会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委婉语交际功能分析
【摘要】委婉语在英汉语言中都得以普遍使用,本文将从社会语言学视角下,通过分析和对比英语和汉语中的委婉语,透视其社会功能;以及生活在不同语言文化环境中的人们在使用委婉语时的异同。
【关键词】社会功能;交际功能;委婉语;英汉
引言
早在中国古老的《易经》之中,就存在有“曲则全”的思想观点。这一思想贯穿于人们的日常交际中,人们常常习惯于尽量避免使用引起对方不快或伤害对方的语言,代之以迂回曲折的方法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在这个过程中所使用的词语或语句就是委婉语。新版的《牛津简明词典》(1976)将“委婉”(euphemism)定义为 “Substitution of mild or vague or roundabout expression for harsh or direct one;expression thus substituted.” 由此可知,委婉语不仅是人们交际的需要,更是言语交际中维系人们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关委婉语的使用均十分广泛。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究在这两种语言中委婉语的用法。
1.理论阐述
委婉语作为一种语言中的普遍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众多语言学家和学者的关注。早在16世纪80年代,英国作家George Blunt就首次提出了委婉语的概念并把它定义为 “a good or favorable interpretation of a bad word” 尽管这一定义并非完全准确,但却标志着在委婉语的研究领域迈了一大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系列有关委婉语的著作被相继出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
A Dictionary of Euphemisms and Other Double-talk(Hugh Rawson,1981)
Fair of Speech:The Use of Euphemisms(D.J.Enfight,1985)
Kind Words:A Thesaurus of Euphemisms(Judith S.Neaman and Carole G.Silver,1990)
Euphemisms:Over 3000 Ways to Avoid Being Rude or Giving Offence(John Ayto,1 993)
总体来看,这些著作主要从修辞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角度对委婉语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这些研究却不同程度存在一定局限性。修辞学研究把委婉语视为一种修辞手法,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停留在词汇层而针对个别的语汇及其含义进行分析,大多数有关婉语的修辞学著作只是罗列大量的具体的委婉语而未对婉语的本质、特征、分类和社会因素进行剖析。心理学角度的研究注意到了委婉语形成的社会因素和潜在动机,但是却局限在委婉语的心理基础而忽视了婉语的本质和构造规律。语言学角度研究可以说对委婉语的本质、构造和特征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深入探索,但是在多数情况,却都只把把委婉语当成不变的语言现象进行静态分析,未能注意到委婉语的变化规律、变异形式和文化语境因素。考虑到委婉语的社会性、变化规律和文化语境等因素,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即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婉语进行研究。
2.社会语言学视角下英汉委婉语的交际功能对比
2.1 英汉委婉语的相同点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大量的有关死亡、疾病、排泄、生殖和人体器官的委婉语.反映了两种文化有着一定的共同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死亡和疾病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所畏惧的话题,在交流中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回避这些领域,在不得不涉及的情况下,便用委婉语来表达。汉语中把“跛脚”称作“腿脚不方便”.英语中用social disease来指称艾滋病。有关排泄和人体器官的话题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不适宜在公共场合讨论。英语中有无数中表示上厕所的说法,如go to the restroom。do ones needs.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等等。汉语中也记载着不同的说法: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史记?项羽本记》);二人假出小恭,走到后院说话。(《红楼梦》)此外。诸如“水火,登东.解手”等说法在小说和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解手”可能足使用时间最长的一个,至今依然流行。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又出现了“方便”,“上一号”,“去洗手间”等说法。
2.2英汉委婉语的不同点
委婉语最早起源于禁忌语,而禁忌的最初领域就是有关上帝和神灵。Neaman曾经指出,“the subject of the earliest euphemism was undoubtedly religious”(Neaman.1990:1)在西方,从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