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论瑶族祭祀文化特点
简论瑶族祭祀文化特点
【摘 要】瑶族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而又分布广泛的世界性少数民族。瑶族文化丰富多彩,祭祀文化是瑶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瑶族区别于汉族、壮族、苗族、回族等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瑶族祭祀神灵和祖先程序规范有序,场面庄严肃穆,内容丰富多彩,活动精彩纷呈,歌舞齐全,热闹非凡,具有全民性、区域性、多样性、神秘性、传承性、愉悦性等特点。对于传承瑶族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丰富中华文化宝库,繁荣社会主义新文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瑶族;祭祀;传承;研究
【作 者】奉利平,中共广西政法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乔登,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李庆福,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研究员。南宁,530000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454X(2016)02 - 0100 - 006
祭祀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瑶族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而又分布广泛的世界性山地少数民族。据相关资料统计,全世界瑶族人口400多万。2010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中国境内有瑶族人口285.2万,广西有171万,湖南70.5万,广东20.3万,云南19万,贵州4.4万。越南、泰国、缅甸、美国等国外瑶族人口在100万以上。瑶族支系繁多,语言复杂,文化精彩纷呈,其祭祀文化与其他民族相比,呈现出全民性、区域性、多样性、神秘性、传承性等特点,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与研究。
一、全民性
“祭祀”意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甲金文中的“祭”( 、、 )是会意字,左边是牲肉,右边是“又”(手),中间像祭桌。表示以手持肉祭祀神灵。《尚书?大传》载:“祭之言察也。察者,至也,言人事至於神也。”《礼记?祭统》曰“祭者,所以追养继孝也。”《公羊传?桓公八年》言:“无牲而祭曰荐,荐而加牲曰祭。”《孝经?士章疏》:“祭者,际也,人神相接,故曰际也。”说的都是这个意思。“祀”( 、 ),形声字,从示,巳声,与“祭”意同。《说文》:“祀,祭无已也。”《周礼?贾公彦疏》:“天神称祀,地?o称祭,宗庙称享。”《左传》:“祀,国之大事也。”可见,“祭祀”最原始的意思就是用手持肉献给天地先人,沟通天地神人之界,天人际会,人神相交,以期得到神灵先祖的护佑,即是人类向神灵求福消灾的传统礼俗仪式,被称为吉礼。
《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左传?僖公十年》亦曰:“神不歆非?,民不祀非族。”说明祭祀不管敬神求神还是祭拜祖先,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家族的大事,是一种男女老少、全民参与的活动。瑶族祭祀活动的全民性特点也十分明显。清明节、达努节、月半节、盘王节等等这些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都是全民性的节日。《岭外代答》载:“瑶人每岁十月旦,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其庙前,男女之无夫家者,男女各群,连袂而舞,谓之踏摇。”可知祭祀盘王时男女老少举村歌舞,多日通宵达旦不停。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生活在大山里面的瑶族同胞,除了老人和小孩,一般都走出大瑶山,到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务工生活,而每到春节、清明节或村上老人去世,他们都会克服各种困难回到家乡过节,参加祖先祭祀或安葬老人,还有一些在外工作安家的公务员也会利用假期回家扫墓祭祀。春节、清明节这些祭祀祖先的节假日是农村人口最齐、最热闹的时候。清明祭祖第一天一般是先祭祀家族祖先,第二天、第三天是同村、同乡的祖先,而且必须每家每户都派人参加。笔者多次回乡参加过清明祭祖活动,在山间树林里的祖坟前不论老少男女,常常是人山人海,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山林。祭拜后一起吃饭喝酒,沟通感情,交流工作,谓之“斗牛”,也即打平伙聚会之意。像达努节、盘王节这种公祭民族先祖的场面就更不用说了,不论湖南、贵州、广西、广东,周边各县,都来参加。这些祭祀节日是家族最团结、民族最和谐、传统文化最兴盛的时候。
二、区域性
瑶族支系众多,习俗各异,各地祭祀神灵、祖先的时间、地点、祭品都不尽相同。达努节是布努瑶祭祖节日,时间是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九。盘王节是勉瑶支系的祭祖节日,在每年农历十月十六。广西金秀茶山瑶打冷斋要杀牛祭雷王,坳瑶祭盘王,为盘王独设一份祭礼,作十三个圆顶的糯米糍粑,瑶族称之为“头粑”;祭时要用簸箕装着摆在地上供奉。山子瑶、坳瑶和盘瑶对“猎神”格外崇敬,每逢猎获野兽都要请师公作道,用整个猎物祭奠后,才能剖兽分食,此外还用酒、茶、果等供祭。瑶族办丧事,必须砍牛祭祀。砍牛的头数视家庭情况而定,有的杀七八头之多。尤其是丧葬习俗与一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密切联系,形成高山、丘陵、平地等不同环境条件下大致相仿的地域性丧葬文化。处在相同自然地理条件下的相同民族支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