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肥水耦合对寒地水稻产量影响
肥水耦合对寒地水稻产量影响
摘要: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龙庆1号和龙盾104为试验材料,研究肥水耦合对寒地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品种的肥料与水分处理间在穗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及产量上均存在互作关系;龙盾104肥料处理以F3的产量最高,肥水耦合以F3S3的产量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F3S1、F1S3、F1S1、F1S4、F2S3处理;龙庆稻1号水分处理以S1产量最高,肥水耦合以F3S1最高,显著或极显著高于F3S4、F1S3、F2S3、F1S4、F2S2处理。
关键词:肥水耦合;寒地水稻;产量;互作;穗数;结实率;千粒质量;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1.0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5)11-093-04
收稿日期:2014-10-17
基金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编号:201303007);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1BAD16B11、2013BAD07B01);黑龙江省博士后资助经费项目(编号:LBH-Z13167);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省作物学重点学科学术骨干科研启动金项目(编号:ZWXQDJ-8);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博士启动金项目(编号:XDB 2012-03);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编号:201310223009);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招标项目(编号:GA14B102-03)。
作者简介:吕艳东(1978―),男,黑龙江肇州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水稻节水栽培研究。E-mail:luyandong336@。
通信作者:郑桂萍,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水稻生理生态研究。E-mail:dqzgp@163.com。水稻是我国耗水量最多的作物,土壤水分和养分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子,阐明肥料和水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水肥的互作效应,对于建立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1-3]。有研究表明,在农业生态系统中,水分和养分是密不可分的,合理的水肥交互作用能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4-6]。进行水稻的水肥耦合研究结果表明,充分发挥水肥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协同激励作用,不仅可以提高肥水利用效率、节本增效;还可以减少肥料对环境的污染,节约水肥资源,改善生态环境[6-9]。这对解决我国的水资源危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多年来,国内外关于水分和养分对水稻产量作用的研究已有丰富的报道[10-12],但水分和肥料对产量的交互作用报道甚少。本试验在不同的肥料和水分控制下研究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旨在为水稻高产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及设计
试验于2011年在黑龙江省庆安和平水利试验站进行,在防雨棚中人工严格控水,晴天时打开防雨棚。供试品种龙庆稻1号和龙盾104均为12叶品种,4月10日浸种,4月19日播种,4月26日出苗,秧田管理正常进行,5月20日进行移栽,每个小区面积4 m2左右,每个小区内栽植2个品种,每个品种4行,行距24 cm,穴距12 cm,选叶龄均为3.1~3.5叶的秧苗,每穴3~5苗,9月23日收获。
施肥处理包括F1、F2、F3,具体见表1。肥料种类包括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七水硫酸镁。施肥方法:40%氮肥、100%磷肥、50%钾肥、50%镁肥作基肥,在最后一次水整地前施入,耙入土中8~10 cm;50%镁肥用于中期追肥,追肥于9.0~9.3叶龄时进行(混入细土中撒匀),每个小区单排单灌。分蘖肥要求早施,可分2次进行,第1次施分蘖肥总量的70%~80%,于返青期(4叶期)后立即施用;第2次施分蘖肥总量的20%~30%,于6.0叶龄施于色淡、生长差、分蘖少处。
用负压式真空表监测土壤水势,设-10、-15、-20 kPa等3个水势梯度,当土壤水势达-10、-15、-20 kPa时灌水,即-10、-15、-20 kPa 为控水下限,自泡田起就要记录灌水定额。具体操作为秧苗移栽本田后,5~6 cm水层深水护苗返青。在返青后的各个生育阶段除了除草和施肥期间外,灌水后田面不再保留水层(一定要封闭除草,苗后施用除草剂期间保持水层要多2~3 d,否则易出现草荒),不同生育时期的水势管理见表2,以常规栽培的水分管理为CK;减数分裂期遇低温则灌深水达17 cm以上,低温过后进行湿润灌溉(0 kPa为水分敏感期),齐穗后恢复到控水灌溉的水势要求进行水分管理,蜡熟末停灌。育苗、移栽按常规旱育稀植“三化一管”进行,要求在本地同一条件下育苗,本田按叶龄指标计划管理,适期收获。
1.2测试内容与方法
每个处理选有代表性的植株4穴,测定项目主要有单株穗数、实粒数、空秕粒数,称取粒质量,计算结实率、千粒质量。
2结果与分析
2.1肥水耦合对寒地水稻穗数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