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肿瘤遗传易感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肿瘤遗传易感性研究现状与展望
摘 要:除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外,遗传因素也在肿瘤发生发展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基因组研究技术的发展,肿瘤遗传易感性研究不断取得新的成果。本文对肿瘤遗传易感性的概念、检测方法、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肿瘤; 遗传易感性;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中图分类号:R7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4-006-002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环境污染的加剧,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当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通常情况下,肿瘤以散发为主,但是个别家族中出现几代人相继被发现患有同种肿瘤的现象,让人们不禁产生疑问,肿瘤到底会不会遗传呢?实际上,研究人员已经对肿瘤遗传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一、什么是肿瘤遗传易感性
肿瘤发生的家族聚集现象,为人们提供了最早的肿瘤遗传特性的线索。最典型的案例就是G家族。G家族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的Warthin教授在偶然间发现的一个肿瘤家族,该家族中的先证者为男性,于1796年生于德国,1831年移居美国,并于1856年死于癌症。此后,他的子孙后代中陆续出现了多名肿瘤患者,自2002年止,G家族已发展到七代人共929名后代,其中发现了115名肿瘤患者,发病率远远超出一般人群,其中以结直肠癌为主,子宫内膜癌次之[1]。除了上述家族聚集现象外,肿瘤的遗传易感性还体现在不同个体对肿瘤发生倾向性的差异。早在上世纪50年代,英国研究者Doll和Hill就发现吸烟是肺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然而尽管吸烟量和吸烟年限相同,最终也只有不到20%的吸烟者最终会发展为肺癌,这说明在相同的环境暴露下,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个体对肺癌的易感性存在差异。研究者将这种由遗传基础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称为易感性。因此,筛选具有遗传易感性的高危个体,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或治疗手段,可以有助于控制恶性肿瘤的发生。
二、什么是肿瘤易感基因
尽管影响肿瘤发生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环境暴露,但肿瘤易感基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仍不容忽视。人类的遗传信息保存在由脱氧核糖核酸(DNA)构成的基因组序列中。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 HGP)发现,人类基因组由大约30亿个碱基对组成。这其中99.9%的碱基序列在不同个体间是一致的,剩余的仅0.1%基因组序列差异决定了我们不同个体间、不同种族间各种表型的差异,也导致了不同个体对于包括肿瘤在内的某些特定疾病的易感性存在差异[2]。例如,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在2013年接受了预防性的双侧乳房切除术,原因是她携带有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的突变,使得她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分别比没有携带该基因突变的个体高87%和50%左右。BRCA1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与乳腺癌发生有关的最重要的抑癌基因。研究发现,40%-45%的遗传性乳腺癌与BRCA1基因突变有关,而在乳腺癌和卵巢癌都高发的家族中,80%的患者BRCA1基因发生突变有关。携带BRCA1基因突变的女性其一生中患乳腺癌、卵巢癌的危险显著增加,到70岁时发生乳腺癌的预测累积风险可达到大约50%-80%,并且容易出现早发的现象。因此,肿瘤易感基因的变异能够影响个体对于肿瘤的易感倾向,而发现这些遗传变异将对肿瘤防治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3]。
三、如何检测肿瘤易感性
连锁分析是一种基于家系的单基因遗传病研究方法,它是利用一些特定的遗传标记在家系中进行分型,再利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标记在患病和不患病的家庭成员中的分布情况,将疾病表型同某个等位基因的多态性标记联系起来,进而发现疾病易感基因。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连锁分析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易感性研究,发现了一系列乳腺癌和结直肠癌的易感基因。这其中包括APC(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TM(Ataxia?Ctelangiectasia mutated)、BRCA1/2(Breast-cancer gene 1/2)、PTEN(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ue)、TP53(Tumor protein p53)等经典的癌基因[4]。尽管连锁分析在发现肿瘤易感基因方面取得了很多重要发现,但是要发现那些具有较低的致癌风险,主要影响散发性肿瘤的肿瘤易感基因,连锁分析却并不适用[5]。
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是人类可遗传的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多态性,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约占所有已知可遗传的变异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doc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分析.doc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联合强筋补骨汤内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分析.doc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和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对比分析.doc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术中扩髓对手术失血量影响.doc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分析.doc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隐性失血分析.doc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 51例体会.doc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临床研究.doc
- 股骨近端骨折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临床疗效分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