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贡·席勒线的抽象表现性研究-美术专业论文.docxVIP

埃贡·席勒线的抽象表现性研究-美术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埃贡·席勒线的抽象表现性研究-美术专业论文

埃贡·席勒 埃贡·席勒线的抽象表现性研究 PAGE PAGE 10 第一章 引言 埃贡·席勒(Egon Schiele,1890—1918)是奥地利维也纳表现派的天 才艺术家。他一生饱受挫折,三岁丧姊,15 岁失去父亲,不时被“死亡”与“生 命”的渴望困扰着。敏感、缺乏安全感、激烈的情绪、不被理解的孤寂,逐渐让 他给自己的心建筑了一道坚硬的墙。肖像画是席勒钟爱的题材,作品中的线条精 神游走在死亡边缘,却又迸发出不屈不挠的生命力。1915 年席勒遇到他可爱活 泼的妻子伊迪丝,他们快乐的生活让席勒的线条逐渐转向柔和,并呕心沥血创作 了全家福《家庭》,画中还画出了未出世的孩子,然而 1918 年 10 月份怀孕 6 个 月的伊迪丝却染上流行性感冒,因此而去世,三天后,10 月 31 日席勒自己也感 染同样的疾病过世。 在席勒短暂的 28 岁的生命中,他不仅创作出许多优秀的作品还形成了 其独特的、鲜明的绘画风格。独特之可贵正是他那触目惊心的线条,一种用线的 绘画语言表达灵魂的表现性艺术。他的艺术之所以能赢得广泛的赞叹,就是因为 他敢于对整个人类内心表现的不懈探索,绘画出艺术家本人心底呐喊的声音,与 其说他在创作艺术,不如说他在展示个人灵魂。他拉长的曲折线条丧失了客体的 意义,而成了表现内心的神秘符号。所画人物特征是次要的,带给观赏者内心的 震撼才是最重要的。 一、自发性线条的背后 1、外在——社会因素 在欧洲的传统中,长久以来,审美家及其论点都笼罩在写实主义的庞 大保护伞下,以“美”作为讨论艺术作品的最终标准,甚至赋予道德上的内涵。 ①然而,19 世纪末现代主义以后的讨论中,艺术适用于对付生命中的种种问题与 呈现生命中的终极恐惧,特别是当欧洲笼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下,社会动 荡不安,过去的艺术论及审美整个瓦解。 埃贡·席勒 1890 年出生在维也纳,当时的奥匈帝国仍由哈布斯堡王朝 所统治。然而,这时的维也纳早已不是以前的国际大都会,浪漫的景象哑然成为 了海市蜃楼,贫富差距越来越悬殊。人们目睹了一个繁华帝国的衰退与瓦解,但 大多数人都不愿意面对,酒与性欲成为当时中产阶级的麻痹工具。死亡、灾难冲 刺着人们的后背,在这样不安全感与普遍虚无失落的社会氛围下,席勒和许多 20 世纪初生活在这个国度的艺术家、学者一样,首度感到自己如此无助,心灵 压抑无处释放,这些感受爆发出一种对生或死的恐惧,席勒就游走在这种恐惧的 边缘,手中的画笔挣扎着,探索着,不断寻求生命的意义。正是这样的时代变迁 和审美转变下,才孕育出个性的埃贡·席勒。 2、内在——自身性格 席勒的母系继承波西米亚血统,父系来自北德的新教徒区。小时候席 勒性格就很孤僻、激烈,不被人们喜欢。在家中,席勒和妹妹格蒂关系最密切, 格蒂经常担任席勒的绘画模特,这让很多人揣测席勒对格蒂怀有性欲与男女之 情。席勒的父亲和祖父都曾为铁路事业做过贡献,而且也都很喜欢画画,席勒自 幼就表现出绘画的天赋,他童年第一幅画就是火车。 在席勒 15 岁时,父亲因染上梅毒加之精神疾病恶化,去世了,席勒觉 得母亲不够思念父亲,对母亲更加冷淡,甚至怀恨在心。家庭的变故对席勒的性 格影响很大,后来的作品中,线条传达出死亡与神经质的信息。 1906 年席勒进 入维也纳美术学院,他曾在学生时期的手稿中写道:“我掉进无穷无尽的死城和 坟墓中······我那些差劲的老师全都是我的敌人,他们和其他人都不了解我。” ② ① 李维菁,世界名画家席勒,第 2 页 ②李维菁,世界名画家席勒,第 7 页 席勒有严重的自恋和自怜倾向。他很在意自己的外表,在面对镜子时, 总是专心审视自己的容貌与神情。这种自恋还体现在他的绘画签名上,当他还是 孩子的时候便开始反复练习签名,他不在意能否读懂,只在意字体好不好看。父 亲过世后,席勒的姨夫担任监护人,虽然对金钱颇为慷慨,但他不耐烦席勒信中 自怜式的语态,长久积蓄后因一件小事爆发,便宣布不再继续担任席勒的监护人。 这种自怜式的情节还表现在他与其他艺术家和画廊的紧张关系中。自省与不确 定,这些性格上的冲突使他更加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也能让他更好的审视到自己 的内心,迅速准确的找到自己的艺术方向。 费希尔 站在镜子前的席勒 1915 年 摄影 第二章、席勒线的精神性 一、 线——外在具象性 1、轮廓线 线条是席勒在绘画作品时主体外轮廓最有效的表现方式。他将单个人 物大都单独放置在单调的背景中,用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外轮廓,人物成为 纯粹的表现对象,外轮廓逐渐清晰的同时,主体在画面中占有的面积与空间位置 自然而然地将画面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几个部分,这是席勒聪明的利用轮廓线的分 割与区隔的效果,有时也会用白色的树胶水彩光环来强调人物的突出。他强调清 晰的外轮廓,不同线的形状、长短、走向、位置等,会呈现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ili20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