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施林克朗读者多重主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析施林克朗读者多重主题

解析施林克朗读者多重主题   摘 要:本哈德?施林克的《朗读者》中唯美的爱情,直面深刻的纳粹历史,关于人性尊严的反思以及关于生存价值的思考使小说熠熠生辉,具有时代的力量和感召力。本文主要通过对《朗读者》小说主题中关于爱情、战争、人性、价值的探讨来进一步解析小说的主题。   关键词:《朗读者》;多重主题;反思;尊严   1 米夏和汉娜的爱情   爱情可以说是小说中永恒的主题,这本小说当然也不例外。《朗读者》中作者将15岁的米夏和36岁的汉娜的爱情描写的美丽而又动人。让读者感受到男孩的心灵成长和跳动的青春。作者在专访中曾经这样说:“是爱将米夏卷入了汉娜的罪责之中。” 因性而爱,这是小说最初男女主人公相爱的方式。米夏因为与汉娜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而深深的爱上了她。他在懵懂的青春期遇到了让自己难以忘怀的女人。这样的经历和体验是他从未体会过的,他喜欢这样的感觉。在他发病难受的时候一个女人及时出现给他洗脸,送他回家。他为了感谢汉娜而去拜访。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米夏对汉娜的心理描写透露出了他心底隐秘的想法。她烫衣服的动作,她的外形都深深的烙在了男孩的心里。她的一个简单的动作,在米夏看来是那么的美丽,使他的视线无法离开。“她的这一番姿态让我的目光无法离开,离不开她的颈背;离不开她的肩膀;离不开她的胸部,她的内衣与其说是遮盖着,不如说是饱孕着她这一双乳房。”简单的一段心理描写将他内心对汉娜的渴望、对她的探究展现的淋漓尽致。   小说的叙述视角是以米夏的回忆来展开的,在米夏的回忆中,汉娜的形象在读者的心中渐渐清晰的被展现了出来。汉娜身上散发的味道让米夏深深的迷恋。他喜欢闻香水味儿,新鲜的香汗味儿,还有她从工作里带回来的电车味儿。他不仅仅是迷恋她的味道,其实更迷恋的是她带给自己的各种新奇的感受,以及对于爱的满足。当两人之间出现朗读这件事之后,“朗读、淋浴、做爱和并排小睡,成了我们幽会的常规节目。”“朗读”这个词贯穿了小说的始终,作为线索,它将米夏和汉娜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她是一位专心的听客。她时而嫣然一笑,她忽而嗤之以鼻;她一会儿愤怒难当,她一忽儿又击节赞赏。”然而突然有一天,汉娜消失在米夏的生命中。米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难以适应。等再次见到汉娜是在涉嫌纳粹集中营罪行审判的法庭上了。米夏已经成为一名法律专业的大学生,而汉娜则成了被审判的人。时隔7年两个人的境遇发生了如此大的改变。米夏从刚开始的震惊到后来的时刻关注,以及汉娜被判为终身监禁后内心的挣扎与彷徨,可以看到米夏依然爱着汉娜。汉娜对他的影响一直伴随着他,以至于他和妻子无法相互忍受而离婚。但是要直面对汉娜的感情对他来说又是那么难,他一直在逃避对她的爱,否认对她的爱。直到他重新为她朗读,将磁带邮寄到监狱。汉娜每次在收到磁带时都会满怀期待的问有没有她的信,可是每次都是让她失望的回答。米夏一直处于内心的挣扎和矛盾状态,他放不下汉娜,可是又没有勇气直面她,没有勇气承认自己依然爱她。而当米夏终于和汉娜见面时,这次见面却是两个人的最后一面。汉娜在出狱前一天的凌晨上吊自杀了。两个人的一段爱情因为汉娜的离开而无疾而终。但是在米夏今后的日子里,他会永远记得那个叫他“小家伙”,给他洗澡的执着、固执的汉娜。   2 二战的反思   “二战以来对法西斯历史的反省是德国文学主流话语,揭露法西斯罪行是作家创作的主要题材。德国作家对二战历史的发问和反思一直没有停止。”《朗读者》这部小说也涉及战后反思这个主题。   犹太人大屠杀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种族清洗,是二战中最多人熟悉的暴行之一。小说中对于审判法庭上对法西斯的揭露可以说只是冰山一角,但是足以反映出法西斯的残忍。集中营解散,营地关闭,所有的囚犯被勒令向西行军。那时正是隆冬时节,大雪纷飞。她们衣服单薄,在营房里刚够裹住身体,在工厂都已经觉得是冻僵了一样,哪抵得住天寒地冻?全体妇女不是在走路前进,她们是被驱赶的牲口,被强迫着奔跑。炮弹落在教堂上,教堂里的妇女因为教堂门不能打开而被活活烧死在里面。“燃烧着的屋顶终于坍塌到教堂内部,四周的墙壁一时简直变成了烟囱。大部分女人并非给浓烟滚滚呛死,而是给烈焰腾腾烧死的。”犹太妇女们就这样被烧死在教堂里,最后只有一对母女生还。小说对法西斯的罪行揭露的直接而深刻,通过受害者的讲述和法庭的审判,将这一段黑暗的历史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作为一部成功的德国小说,其中的反思的意义是深刻的。   小说中汉娜作为当时集中营的看守被带上了审判的法庭。因为汉娜是文盲,所以当西门子要提升她的时候她为了隐瞒自己是文盲的秘密,而辞职加入了党卫队。她为了隐瞒,而承认报告是自己写的。最后其他的被告将责任推给了汉娜,其他人反而成了清白无辜的人。作为一个文盲,汉娜成了那个时代的失语者。她没有办法表达自己的看法,看不懂起诉书。对于审判长对她的批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