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书院学生管理
论书院学生管理
[摘 要]书院的学生管理,以行为管理为表,以心本管理为里。管理内容上既有关于知识掌握方面的要求,又有道德养成方面的要求。招生上承担着教化大众和培育精英的双重责任。学生自理自治并参与书院的管理,教师的训导和榜样作用又将管理置于其引导之下。书院有内部的整套管理制度,但并非完全独立,而是受到政府的行政干预。书院的学生管理,就是在上述两两相对力量中取得平衡,这种管理的特点给予当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以启示。
[关键词]书院;学生管理;平衡
[中图分类号]G649.2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07)03-0081-04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Students in Ancient Academies
LI Bi-hong
(Institut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2,China)
Abstract: As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students in Ancient Academies, the behavior administration is its surface and the mind administration is its basic. The administration of students in Ancient Academies focused on students mastering knowledge and forming morality. Ancient Academies undertook double task, mass and elite, in enrollment.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students, the self-control of students was together with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the autonomy of Ancient Academies was together with the intervene of government. The balanced characteristics in Ancient Academies can enlighten the reformation of administration of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Ancient Academy; administration of students; balance
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不断涌现出新的问题。学生越来越以消费者的身份出现,以往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显示出对现实状况的不适应,然而,倘若给与学生太多自由,学校管理又从根本上无法进行。另外,在高校的学生管理中,我们是着眼于长远的道德内心管理,还是规范行为以取得管理效率?智育和德育何者需在管理中优先处理?招生是面向精英还是考虑大众?放权于学生还是着重教师引导?如此等等,皆似两难选择。历史常能引发我们很多的思考,给予我们启示。我国古代书院之所以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其管理制度独具特色是分不开的,书院的学生管理在各种两难中如何平衡,是本文旨在探讨的问题。
一、 心本管理与行为管理
我们所能够用来分析书院的学生管理的资料主要是学规。书院学规告知学生哪些可行,哪些不可行,其表象是对学生进行行为管理,如朱熹的门人程端蒙和其友人董铢根据《白鹿洞书院揭示》制订的《学则》,人称《程董二先生学则》,就对学生的礼仪、居处、行走、言语、衣着、饮食、读书写字、待人接物等方面有明确规定。但若将书院的学生管理与官学比较,就能发现,书院的行为管理不同于官学。宋朝太学规定了在学的时间,根据田况《儒林公议》的描述,是“然向学者少,无法利以劝之”。因此“乞立听书日限”,于是“来者日众”[1]。熙宁兴学期间,规定太学听读日限为一年:“太学条制,本学生徒须在学听读一年,方许于太学应举。”为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太学颁定了五等罚规,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惩罚。其中第一等为“谤讪朝政”,由此在政治上加强对学生的控制。太学考试制度严格,舍试由朝廷派专官主持,防止学官徇私舞弊。
可见,官学的学生管理着眼于限制、责罚,而书院的学生管理强调的是导向。两种管理观念源于不同的人性假设,官学的管理显然假设学生在得到教化之前是不好学的、功利的,需要严格控制甚至惩罚,书院则是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