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儿岛献吉郎楚辞研究
论儿岛献吉郎楚辞研究
摘要:儿岛献吉郎于楚辞研究,不发空论,不纯谈义理,研究视角注重实际,对楚辞的文体属性、篇目数量、文法特色、创作时地、作者意旨等具体问题进行全面细致地比较、引申和归纳,于细微处抉微发隐,或辨析、或诠释、或考证,据此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开创出一条楚辞研究的新思路。
关键词:日本;儿岛献吉郎;楚辞
作者简介:施仲贞,南通大学楚辞研究中心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先秦文学(江苏 南通 226019)。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楚辞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2015SJB617);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资助项目(201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亚楚辞文献的发掘、整理与研究”(2013ZD112)。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17)06-0141-09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由于其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原因,在国际汉学研究中,一直是成果最多、成就最高且影响最大的部分。“日本人对于中国文学,潜心研究,几无所不至。”[日]儿岛献吉郎:《中国文学通论》,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年,第1页。而在日本史学中,又一直有这样的一种观点,认为“楚国是日本人的故乡,日本民族的祖先是楚民族”徐志啸:《日本楚辞研究论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5页。。因此,出于对“楚文化”自身的亲切感和体认感,日本汉学中的楚辞研究,历来深受日本众学者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开始推行西化政策,泛欧情绪全面蔓延,日本国内对于东方中国的文化,态度由主动学习转为抑制和排斥。“明治而降,世态一变。旧学不振,耆宿凋谢;后起者将不继,当路忧之”,“时汉学不振”。[日]儿岛献吉郎:《毛诗楚辞考》,隋树森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14页。这一时期的日本,包括楚辞研究在内的整个中国文学研究,在经历了江户时代的兴盛之后,都因忽视、排挤而转入低谷。然而,在这样一种压抑被动的学术低潮中,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却能一新时弊,转而吸收欧学之精华,独辟蹊径,“以科学底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史学,见于著述,覃思精虑,条理明晰”[日]儿岛献吉郎:《中国文学通论》,第1页。,取得令人称赞的学术成就。
儿岛献吉郎(1866-1931),字星江,是日本明治、大正时期的杰出汉学家之一。他与同一时期的青木正儿、铃木虎雄等学者,在中、日两国的楚辞研究领域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他先后著有《支那文学史(古代编)》《支那文学考》《支那文学史纲》《中国文学概论》《支那文学杂考》等。
儿岛献吉郎《支那大文学史》(古代编),其中“泽国文学”两章专论楚辞;《支那文学考》,其中“赋体”“骚底体式”两章专论赋骚;《支那文学史纲》,其中“春秋战国文学”一章略带提及楚辞;《支那文学杂考》,该书为“博士(儿岛献吉郎)门人所编的他的遗著”[日]儿岛献吉郎:《毛诗楚辞考》,第1页。,其中“楚辞考”一章专论楚辞,共分为“楚辞之真价”“屈原之性格”“《离骚》一(特质与真价)”“《离骚》二(段落与脉络)”“《离骚》三(句法与押韵法)”“《九歌》”“《九章》”七个部分,该书中“楚辞考”一章的内容代表着儿岛献吉郎楚辞研究的主要成就。民国时期,隋树森又专门将儿岛献吉郎《支那文学杂考》中的“诗经考”“楚辞考”两章抽取出来,并独立翻译合编成一本专著,书名为《毛诗楚辞考》,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
儿岛献吉郎于楚辞研究,研究视角注重实际,不发空论,不纯谈义理,多是对具体问题进行全面细致地比较、引申和归纳,于细微处抉微发隐,或辨析、或诠释、或考证,据此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其对于汉学之功实伟”[日]儿岛献吉郎:《中国文学通论》,第1页。。
一 文体属性之辨析
关于“骚体”,儿岛献吉郎将其定义为“是屈原创作的新调”[日]儿岛献吉郎:《毛诗楚辞考》,第80页。,“骚底名义从屈原底《离骚》而出,是指在忧愁怨慕的境遇里的诗人,发泄幽思的一种韵文”[日]儿岛献吉郎:《中国文学通论》,第511页。。黄河在《〈文心雕龙〉文体研究的美学意义》中也认同“《离骚》开创了骚体的源头”黄河:《〈文心雕龙〉文体研究的美学意义》,《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第106页。。儿岛献吉郎将作为文学层面概念的“骚体”与民间歌谣严格鉴定且区分开来。所谓“骚体”,就是有其独特的句法和形式;而《论语》中所提及的楚狂接舆之歌、《孟子》中所记载的孺子沧浪之歌,都只是楚国的俚谣,它们更加接近于《诗经》的诗调,与屈原的“骚体”则有着质的区别。儿岛献吉郎更进一步指出,在屈原作品中,将楚国民间祭祀歌曲成功改编而成的《九歌》,“是因袭沅湘之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