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蝉拟青霉对小菜蛾致病性研究
蝉拟青霉对小菜蛾致病性研究
摘要应用4株蝉拟青霉开展对小菜蛾致病性的研究。结果表明:4株蝉拟青霉分生孢子、菌丝对小菜蛾的致病性有一定差异,其中GZDXIFR4611的感染致死效果最好,孢子悬液的致死率可达到70%,菌丝悬液的致死率可达到65%,为将蝉拟青霉作为一类重要的生防真菌提供了参考数据。
关键词蝉拟青霉;小菜蛾;致病性
中图分类号 S476.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5-0369-01
StudyonPathogenicityofPaecilomycescicadaetoPlutella xylostella
TAN Ai-juanOU XiangLUI Ai-yi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Guizhou University,Guiyang Guizhou 550025)
Abstract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athogenicity of Paecilomyces cicadae(PC)to Plutella xylostella(L.),the insecticidal mortality of the 4 strains of PC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pore and the hyphae of 4 strains of PC had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pathogenicity. The highest insecticidal mortalitywas GZDXIFR4611,whose mortality in spore suspension was 70% and in hyphae suspension was 65%.The results provided reference for the use of Paecilomyces cicadae as bio-control fungi.
Key wordsPaecilomyces cicadae;Plutella xylostella;pathogenicity
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又名蝉花,是由子囊菌类麦角菌科真菌大蝉草(Cordyceps cicadae)的子实体及其寄主山蝉(Cicadeflammata)幼虫的虫体部构成[1]。拟青霉属真菌作为一类重要的生防真菌可以侵染多种害虫,产生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在害虫生物防治上有着广泛的应用[2]。蝉拟青霉既是名贵中药,又有较高的致病性,可以寄生鳞翅目(Lepido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中的很多昆虫[3]。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属鳞翅目菜蛾科,在我国南、北方均有分布,危害植物多达40种以上,也是热带和亚热带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4]。对小菜蛾的防治起初采用化学农药,随着其对化学农药耐药性的增加以及农药残留毒性等弊端日益凸显,生物防治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5]。现报道4株蝉拟青霉对小菜蛾的致病性,为将蝉拟青霉作为一类重要的生防真菌提供参考数据,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供试菌株。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共4株:GZDXIFR4611采自贵州省贵阳市森林公园,GZDXIFR 4718采自贵州省梵净山,GZDXIFR3716采自四川省成都市青城山,GZDXIFR4606采自云南省墨江,以上菌株均由贵州大学真菌资源研究所分离、鉴定、保存。
1.1.2试验试虫。供试小菜蛾由贵州省农科院植保所提供。
1.1.3培养基。①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切块,用水煮沸30min,加蔗糖20g、琼脂20g、水补足1 000mL,pH值自然。②液体培养基[6]:葡萄糖20g,酵母膏5g,K2HPO4 1g,水补足1 000mL,pH值6.5。
1.2试验方法
1.2.1菌培养。①斜面培养:将4株菌分别接种到PDA试管斜面上,25℃恒温培养7d,备用。②平板培养:将活化的斜面菌种接种于PDA平板,25℃恒温培养15d,备用。③液体种子培养:用接种环将已活化的试管斜面菌种接种到装有50mL液体培养基的250mL的三角瓶中,25℃,150rpm,摇床振荡培养18~20h。④液体发酵培养:将种子培养液按5%的接种量接种到装有50mL液体培养基的250mL的三角瓶中,25℃,150rpm,摇床振荡培养72~96h。
1.2.2杀虫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医院临床检验和特殊诊疗人员分级授权一览表(通用).docx VIP
- DB45_T 2689-2023 罗汉果粉生产技术规程.docx VIP
- 综合实践项目 制作细胞模型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docx
- 新职业英语职业综合英语2(第三版)VR版Unit+4+PPT课件.pptx VIP
- 控制柜技术规格书.doc VIP
- 23G409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conv.docx VIP
- 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解读.pptx VIP
- 新22G02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造 .docx VIP
- 税法(第五版)梁文涛课后习题答案解析.docx VIP
- 钻孔、探槽、坑道厚度计算表.xls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