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输刺临床应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输刺临床应用

论输刺临床应用   (山西省汾阳医院,山西032200;山西中医学院) 摘 要 输刺有下列含义:取五脏阴经的荥穴治本脏之实热证,取五脏阴经的输、原穴治本脏之虚证,取阳经可以输代荥,能增强疗效,荥输配脏腑背俞,能提高疗效,深刺、快刺可泻里、表之热;更深刺,则能治骨痹等证。   主词题 刺法 输刺??      众所周知,在《灵枢?官针》有九刺、十二刺、五刺之言,三者均有输刺一法,其字相同,但其意各异。另外,在五输穴中亦有输穴。它们在针刺手法和配伍治病上不同,在临床上各自发挥特殊的作用。   1 九刺法--输刺   1.1 含义   《灵枢?官针》曰:一曰输刺,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脏输也。指十二经肘膝关节以下五输穴中之荥穴、输穴,五脏六腑之背俞(《类经》注:脏输,背间之脏腑输也),属于一种配穴法。   1.2 临床应用   (1)荥输常法:前人有以输代原之言,是指五脏阴经的输穴,又是它本身的原穴,亦就是输穴,原穴是重叠的同一穴名。在《难经?六十六难》曰:五脏俞者,三焦之所行,气之所留止也。就是五脏各经脉的原穴是三焦之气所运行和停留的地方。五脏阴经的荥穴治本脏之实热证。如肺经之火引起的咳嗽、咳血、发热、牙痛(风火)等实热证,取肺经之荥穴鱼际穴,用刺络法放血(大泻)来清泻肺经之实热。肺经之输穴、原穴太渊治疗肺经之虚证咳嗽、阴虚发热、咳血等证,主要补肺经之原气。当然肺经之原穴也可兼泻肺经之实证,但以补肺气为主。因此补肺用太渊,泻肺用鱼际。其它各阴经皆然。同中有别,如肝经之原穴太冲,只能用泻法,而肾经之原穴太溪,只能用补法,这就是常言道肝无补法,肾无泻法之理。   (2)荥输变法:五输穴和原穴,在阴经只有五个穴,而阳经有六个穴,因为阳经有单独的原穴。阴阳经的五输穴中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附近。这样阳经在腕、踝关节前有井、荥、输、原穴,而阴经只有井、荥、输(原)穴,阳经的荥穴在指(趾)掌(跖)关节前,而输穴在指(趾)掌(跖)关节后。从神经解剖学观点看,输穴所处的位置(神经、针刺感应)要比荥穴敏感(针感强),当针刺时,输穴针刺的深度又比荥穴深,这样临床治病疗效输穴比荥穴高。另外从阳经的荥穴、输穴主治病证也大同小异,如膀胱经束骨(输)穴主治癫狂、头痛、项强、目眩、腰背痛;足通谷(荥)穴主治头痛、项痛、目眩、癫狂、鼻衄。从临床治病来看,如阳明胃火牙痛,应取内庭、二间来泻阳明实热之火,疗效欠佳,若改取陷谷、三间针刺较深,针感强,止痛效果显著。其他各阳经皆如此。《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所言荥输治外经,这就是以输代荥的变通法理由,但只限于阳经而言。   (3)荥输配脏腑背俞:《素问?咳论》曰:治脏者,治其俞。说明五脏六腑之病,取背部俞穴来治疗。一般情况,背俞穴都能治虚实之证,但根据脏腑的性质、输穴的特性,背俞治病有所差异。脏病取五脏背俞治虚证疗效较好,偏用于灸法,也可针补。腑病取六腑背俞治实证,针法偏于泻,二者同时要配五输穴中的荥穴、输穴。《灵枢?寿夭刚柔》有病在阴之阴者,取阴之荥输。如肺病取鱼际(荥穴)、太渊(输穴、原穴),背部取肺俞。针刺操作上有别:肺病(咳嗽)实证取鱼际和肺俞用泻法;肺病(咳嗽)虚证取太渊针补、肺俞灸法。目病(肝)取行间或太冲配肝俞等。阳经与阴经有所不同,胃痛取陷谷、足三里(合穴)配胃俞治之;大肠之腹泻,取三间、曲池(合穴)或上巨虚(下合穴)等。《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有合治内府之言。   九刺中输刺属于一种配穴法,它不仅限于治疗脏腑病,或经脉病,还可以治疗某些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病可取行间、太冲配肝俞;小便不利可取束骨、阴陵泉配膀胱俞。输刺法的另一种是脏腑之间五输穴相配,如胃痛用脾俞配太白、足三里,就是脾经与胃经相配。   1.3 病案举例   黄××,男,2岁。2天前过食生冷肥腻食物,出现腹痛腹泻,大便稀溏。混有少量粘液,无脓血、味酸臭,每天大便约7~8次,肠鸣音增强,同时伴有低热、食欲不振,夜眠不安,口干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腻,指纹色紫,隐透风关。诊断为急性腹泻(积滞挟湿热型),治疗以调和肠胃气机、清泻湿热为主。取内庭或陷谷、足三里、天枢、大肠俞、三间、曲池。每日上下午各针1次,共治疗5次而痊愈。   按:内庭、陷谷、三间分别为阳明之荥穴、输穴,皆具有清泻阳明之热,合治内府取足三里、曲池或上巨虚就是此理。另外,曲池或上巨虚配合三间、陷谷有清热之功,大肠俞、三间、陷谷属于荥输配脏腑背俞法。天枢穴既是局部配穴,又是大肠之募穴与大肠俞相配合,属于俞募配穴法。   2 十二刺--输刺   2.1 含义   《灵枢?官针》曰:七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稀(疾)发针而深(浅)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这是一种深刺泻热法,指垂直刺入较深处候气,得气后慢慢将针退出,乃从阴(深)引阳(浅),输泻热邪的一种

文档评论(0)

151****19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