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纪录片南京叙事策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析纪录片南京叙事策略

解析纪录片南京叙事策略   [摘 要] ?《南京》是第一部以外国人视角回顾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该片在力图“客观陈述”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放弃一个又一个专家讲述、展示大量照片等程式化的传统纪录片手法,主要采用亲历者“个人记忆”法作为全片的叙述重心与指向,以第三者(中立方)的身份与视点揭露事实,选取事件中最有特征的关键人物作为支撑点,以故事化的叙述形态感染着和影响着中国观众对历史人物的审视眼光与认同情怀,也制约着观众的视野和态度。   [关键词] 纪录片;南京大屠杀;个人记忆;故事化叙事       《南京》是第一部以外国人视角回顾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①该片出品人美国在线副总裁泰德#8226;莱昂西斯邀请曾两次获得奥斯卡纪录短片奖的导演比尔#8226;古登塔格和丹#8226;斯塔曼联合执导。《南京》主要改编自张纯如作品中的第五章《南京安全区》,侧重表现的是南京大屠杀期间滞留在南京城里、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中国平民的几位善良勇敢的西方人士,其中有德国商人、《拉贝日记》的作者约翰#8226;拉贝(John Rabe)以及美国传教士乔治#8226;费奇(George Fitch)、明妮#8226;沃特林(Minnie Vautrin)等人,回忆讲述他们建立安全区(Safety zone)的过程和亲眼所见的日军暴行。   该片从创作伊始就受到全世界关注,并在2007年的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上引起轰动。同年,该片在中国内地院线公映。如果说,该片在美国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很少有美国人知道南京大屠杀事件真相的话,那么,它能征服中国的观众,则表明其在尊重历史的思想基础之上,通过亲历者“个人记忆”的多重展现、第三者“中立方”叙述视角、故事化的叙述形态等策略感染着和影响着中国观众对历史人物的审视眼光与认同情怀。   一、“个人记忆”的叙述重心与指向   “个人记忆”方法是通过一些人口述的故事来叙述一部分的历史,通过经历者的眼睛来看历史,通过个人化的历史体验来揭开历史面纱。这些见证者的个人记忆虽零散有局限性,甚至互相抵牾,但每个当事人提供的信息都是独一无二的;虽不能体现全局,但足以确定一个论点或凸显一个时期。   纪录片《南京》在运用“个人记忆”手法方面可称典范。导演放弃一个又一个专家讲述、展示大量照片等程式化的较为枯燥的传统纪录片手法,而让经历者的个人化的口述回忆作为全片的结构主体。不同身份的口述者成为本片的“叙述人”,主要包括当年参与人道主义救助行动的西方人士、大屠杀幸存者和参与大屠杀的日军老兵。从影片作者的身份与立场出发,纪录片最终确定以德国商人约翰#8226;拉贝、美国女教士明妮#8226;沃特林(在片中被中国幸存者称为“华小姐”)等参与建立难民区的西方人士为主体,他们的回忆贯穿始终,形成全片的重心与指向。   具体讲,《南京》是利用多层证人的证据,由不同身份、不同角度的回忆共同支撑起一个故事和一段历史。《南京》一片中,西方人士的陈述都是他们当年的经历与体会,对侵略者惨无人道的行径作了无可辩驳的揭发。相对于西方人士口述的英雄主义故事,由中国幸存者和日本老兵的回忆构成了全片的背景性和补充性的部分。中国幸存者的回忆更多了一层切身的感受,声泪俱下的讲述让人不由为之动容。其中,南京市民张志祥老人讲述了他9岁时的记忆:他的母亲被日本兵的刺刀捅倒在地,胸口冒血,奄奄一息,幼小的弟弟爬到她怀里时,母亲忍着剧痛仍然给还不懂事的弟弟喂奶。倪翠萍老人讲述当年幼小的她被强奸,日本人要发泄兽欲,爷爷苦求不允,她为了让爷爷免受刺刀之苦,竟表示同意。悲剧在光天化日之下发生,伴随着爷爷痛苦绝望的哀号;而当年参与侵占南京的皇军老兵在镜头前讲述自己犯下的兽行时,除有一位表情稍有凝重以外,似乎没有一个人流露出明显的悔意。一个老兵甚至说,他们在强奸妇女时,由于受到反抗以及一些年幼女子没有性经验,致使他们并未感觉到快感。强烈的反差所产生的效果让观众震惊。它让人不仅认识到战争这个怪物把人性扭曲到何种程度,而且被迫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困境作出反思。由此,该片具有更为深刻的思想深度,它是反战的,但又不止于此。   二、第三者(中立方)的身份与视点   如果说,上述多层证据法非常适合于体现南京大屠杀这样一个敏感的题材,那么,以第三者的身份与视角去揭穿历史真相,则有利于不同层次证据的组织。南京大屠杀事件中的矛盾双方是日本军人和中国平民,影片如果以受害方中国人为视角,那么很容易形成一种类似原告与被告的关系,在很难取得被告方的补充与支持的现有条件下,势必与日本军人的证据形成紧张关系,反而不利于历史真相的客观呈现。而当时滞留南京的西方人的证据只剩下一堆静止的文字与照片资料以及为数不多的录影带,当事人都已去世。《南京》把本有弱势的(从技术呈现角度而言)第三方证据化为第一视点,从旁观者的立场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