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丹麦王子忧郁之痛.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读丹麦王子忧郁之痛

解读丹麦王子忧郁之痛   我心情如此沉重,直觉得大地这一幅大好的框架是伸到茫茫大海里的一座荒凉的山岬,天空这一顶极好的帐幕……啊,我觉得也无非是一大堆结聚在一起的乌烟瘴气。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宇宙之华!万物之灵!可是,对于我,这点泥土里提练出来的玩意儿算得了什么呢?      (二幕二场)      莎士比亚(1564-1616)的创作,按照马克思的判断,是世界艺术的最高峰之一。在今天,当我们以一种客观冷静的眼光再次观照莎士比亚的戏剧(尤其是悲剧)创作时,不得不为《哈姆雷特》的独特魅力所折服。几个世纪以来,《哈姆雷特》评论不计其数,各种解释层出不穷,然而时至今日,对于它的探讨仍有深化的必要。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这出悲剧的独特价值性。必须指出的是,今天我们对《哈姆雷特》的再次解读绝不是一种空泛意义上的简单重复,而是力图通过这种解读来更彻底地倾听《哈姆雷特》对我们的言说,以求从中获得某种有益的启示。   从《哈姆雷特》悲剧出世并流行了一百几十年后的18世纪中叶起,特别是在欧洲浪漫主义运动刚开始的时候,许多学者和批评家开始陆续提出关于哈姆雷特的诸如延宕问题、软弱问题、装疯问题、残酷问题等等一些主要问题,而“这些问题实际上又都是环绕着一个基本问题,忧郁问题”。应该说,哈姆雷特的忧郁是深刻的,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以释怀的沉痛,我不知道在世界文学人物画廊里还有没有哪位典型如哈姆雷特这样深沉和忧郁,但我敢肯定,这位丹麦王子的忧郁之痛是空前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绝后的。因为莎士比亚在这出悲剧中对黑色忧郁的体验与书写是虔诚的,也是毫不掩饰的。我惊讶于他对这过于沉重和难言的忧郁之痛的敏感和偏爱,更钦佩他对于这种沉痛的完全融于内心的执着和表达。莎士比亚是残酷的,他毫不怜悯地把一重又一重的痛苦施加在哈姆雷特的身上,仿佛要让王子尝尽人世间的所有苦痛;莎士比亚又是无私的,毕竟在最后还是他自己不无痛苦的把他最心爱的王子亲手送进了坟墓。所以当再次走进《哈姆雷特》的世界时,我总是小心翼翼并且深怀疑虑的,我并不清楚自己是否真的有足够的勇气去正视哈姆雷特的痛苦,也不敢肯定自己就真的具有那种深沉的内涵去体味这位王子的忧郁。然而当我企图退却时,却发觉自己似乎已经落入了莎士比亚所布设的陷阱之中――一种充满极强诱惑力的语言的陷阱。除了往前走,用思想和灵魂去感受和咀嚼王子的那份沉重和苦痛,我别无选择。应该说,在哈姆雷特身上,莎士比亚对这种忧郁之痛的表达并不是纯粹形而上和哲学化的,它包蕴着丰富的内涵和多重表现形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次来具体深入,以求完整地把握和领悟哈姆雷特的忧郁之痛。      其一,家园之痛。   第一眼看见的哈姆雷特,是那位独坐在城堡大厅一角与周围喧嚣氛围格格不入的身着黑衣面带愁容的丹麦王子。此刻还沉浸在巨大悲痛之中的哈姆雷特首先让我们遭遇到了他那沉重的家园之痛。在这里,“家园”的所指应该说是有着双重内涵的,它一方面是指代王子现实之中的家庭和国家,另一方面更指向他的精神家园。   在解读哈姆雷特忧郁之痛时,我们看到一个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表征即是他家庭的破碎:父亲突然死去,继而母亲又匆匆改嫁。这突如其来的不幸无疑给哈姆雷特以沉重的打击。在此之前,他始终是站在生活矛盾和苦难之外的,他拥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一位“海庇亮”似的高贵的父亲和忠爱着自己丈夫的母亲。然而随着父亲的猝死,这一切和满与幸福随之荡然无存,他陷入了对父亲的深深怀念和对母亲的痛心失望之中:“但愿这太太结实的肉体/融了,解了,化成了一片露水;/但愿天经地义并没有一条严禁自杀的戒律!”哈姆雷特此时已经明显感到了自己现实之家在实际意义上的失落,他所面对的与其说是一个家,毋宁说是一种极为尴尬和滑稽甚至荒唐的关系:自己的叔父成为现在自己的父亲,自己的母亲现在成了自己叔父的妻子,这种“亲上加亲,越亲越不相亲”的突降而至的关系无疑加深着哈姆雷特所感受到的美好家园人去楼空的凄凉、辛酸与莫大的苦痛。同时,哈姆雷特的这种家园之痛还反映在他对丹麦王国乃至整个世界的深深忧患之中。他看到了如今的丹麦王国已经失掉了以前的繁荣与祥和,而同时克罗迪斯的罪行更让他想到了全世界的灾难。这种忧患也融入到他对于父亲的怀念和对克罗迪斯的仇恨之中,加深着他的家园之痛。   在另一个层面上.我们看到哈姆雷特的家园之痛更指向他对“精神家园”流逝的悲悼,其“痛”之深处正结穴于他的精神之痛。首先父亲的死把哈姆雷特从理想王国拉回了现时现世,他认识到一直在其心中是“神”的近乎完美的父亲实际上也是一个“人”,正因为于此,父亲也有着“人”所不可避免的生命死亡的局限,他看到了“宇宙之华”、“万物之灵”的人生命的短暂,也深刻感受到了人的这种脆弱。而从来是忠爱着自己丈夫的他的母亲却在“天神”般丈夫死后的短短不到一个月里匆匆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