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地方类清诗总集成就与特点
论地方类清诗总集成就与特点
[摘要]清代是中国地方类诗歌总集编纂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所编的地方类诗歌总集,大部分都可以归入清诗总集的范畴。与前代相比,地方类清诗总集不仅占有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而且在地域范围、层级分布、编纂规模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提升,取得了引人瞩目的突出成就。
[关键词]地方;清诗总集;地域;层级;规模
[中图分类号]1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595(2008)04―0092―(05)
所谓地方类诗歌总集,即限收单个省份以下地区之作家作品的总集,传统目录学一般称之为“郡邑”之属。其中一部分可能附录有关外地作家,但明确以“寓贤”处之,而立足点则仍在本地。又有少数所收作家可能溢出一省的范围,而如果编者的着眼点明确在地方,则仍可以地方类总集视之。
中国地方类诗歌总集的编纂源起于唐代,自宋、明以来编纂渐多,至清代乃臻于鼎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取得了逾迈前人的辉煌成就。这其中的主体便是地方类清诗总集。较之前代,地方类清诗总集不仅数量空前庞大,而且在地域范围、层级分布、卷帙规模等诸多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与提升。本文拟对这种发展与提升的具体表现进行初步的探讨。而在论述过程中,也将涉及若干编刊于民国年间的此类总集。
一、地域广阔
前代所编地方诗歌总集,基本上集中出现在东南一带的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东诸省,西部的四川也颇产生了一些,主要代表如唐殷瑶辑《丹阳集》,宋孔延之、黄康弼合辑《会稽掇英总集》,元汪泽民、张师愚合辑《宛陵群英集》,明徐?准?《晋安风雅》,明舒曰敬辑《皇明豫章诗选》,明陈是集辑《溟南诗选》,宋程遇孙等辑《成都文类》等。至于其他地区则较为罕见,大体上只有明刘昌辑《中州名贤文表》、明赵彦复辑《梁园风雅》、明胡缵宗辑《雍音》等寥寥数种。
地方类清诗总集所涵盖的地域则要宽广得多。一方面,东南与四川地区的编纂风气更加兴盛;另一方面,大量此前极少出现甚至从未有过此类总集的地区也加入到这一版图中来,在某些领域甚至还有后来居上之势。下面着重谈谈后者的情况。
首先来看北方地区。自宋元以来,北方地区在中国经济文化领域中所占的地位与比重相对下降。相应地,其诗学风气与诗歌创作氛围也不如南方昌盛。这种整体上的衰颓趋势造成了在清代之前,北方诸省、府、县少有地方诗歌总集编刊问世的局面。降至清代,在此类总集的编纂活动勃兴的大环境带动之下,北方地区涌现出了为数众多的地方类清诗总集,主要如陶棵辑《国朝畿辅诗传》,孙赞元辑《遵化诗存》,史梦兰辑《永平诗存》,王国均、叶圭书合辑《国朝沧州诗钞》、《国朝沧州诗续钞》;李锡麟、王攀、李素合辑《山右国朝诗存》,常煜辑《潞安诗钞后编》,延君寿辑《樊南诗钞》,范士熊辑《南亭诗钞》,陈敬容辑《秀容诗文集》;卢见曾辑《国朝山左诗钞》,张鹏展辑《国朝山左诗续钞》,余正酉辑《国朝山左诗汇钞后集》,李衍孙辑《国朝武定诗钞》,李佐贤辑《武定诗续钞》,马长淑辑《渠风集略》,张彤辑《掖诗采录》,孔宪彝辑《曲阜诗钞》,宫卜万辑《牟平遗香集》,段松苓辑《益都先正诗丛钞》,杨淮辑《国朝中州诗钞》,刘绍颁辑《二南遗音》,李元春辑《关中两朝诗钞》,严如煜辑《山南诗选》,夏柏垄辑《泾献诗存》,等等。
更为重要的是,相当一部分清代士人已经明确认识到了诗歌总集编纂中存在的南北差距问题,并力图扭转这一局面。早在康熙年间,当时的诗坛领袖王士稹在给朱彝尊的信中,便已经谈到了“选家通病,往往严于古人而宽于近世,详于东南而略于西北”的现象。而这种“详于东南而略于西北”的通病,造成的是北方大批“怀才抱异、伏处岩穴者,既不克附青云之士,又不得东南剞劂之便,覆瓿饱蠹、湮没而不彰者不知其几矣”的令人可哀可叹的局面。针对这种情况,陶棵指出:“历观诸家选本,往往详于南而略于北,不知诗人何地蔑有”,“天之生才,不以地限,操觚之士未暇遍观,先存轩轾之见,岂通论乎?”。从而在价值判断上将南、北诗歌置于平等的地位。正是在这样一种观念的影响下,很多士人开始将推尊北方诗歌创作成就、清理北方诗学文献视为己任。如卢见曾即认为:“国初诗学之盛,莫盛于山左。渔洋以实大声宏之学,为海内执骚坛牛耳,垂五十余年;同时若宋荔裳、赵清止、高念东、田山薹、渔洋之兄西樵、清止之从孙秋谷,咸各先登树帜,衣被海内,故山左之诗,甲于天下。”然而“顾百余年来,未有专选”,故卢氏有《国朝山左诗钞》之纂辑。陶棵也认为,直隶诗人“如申凫盟,诗以少陵为宗,而出入高、岑、王、孟之间。同时杨犹龙,才力亦足相埒,入蜀后诗尤为波澜老成,于南施北宋外别树一帜。又如庞雪压之冲淡,成过村之天才隽逸,即阮亭、竹坨诸词坛亦交口推之。近日如朱文正、纪文达、翁覃溪三公,诗集高文典册,足以鼓吹休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个人开通天然气委托书范本 .pdf VIP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小学体育与健康二年级(全一册)教学设计(附教材目录).docx
- MG-WD系列采煤机说明书.doc
- 2025年河南省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学堂在线网课《生活英语读写》课后作业单元考核答案.docx VIP
- 2025年第4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学生版+解析版) .pdf VIP
- 安全牛:API安全技术应用指南(2024版).pdf VIP
- 2024年浙江省中考统考科学试卷试题真题(含答案解析).pdf VIP
- 《吴门验方》学习笔记.docx VIP
- 新目标大学英语-《综合教学教程》第四册(WELearn答案解析).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