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监听在职务犯罪侦查中运用
论监听在职务犯罪侦查中运用
关键词: 职务犯罪;监听;真实发现;隐私保护
摘 要: 监听的技术性与秘密性决定了它在真实发现上的独到优势。但是,一旦运用不当,监听极易侵犯他人隐私权。在职务犯罪侦查中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监听制度,应当平衡真实发现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结合我国职务犯罪侦查体系的特殊性,完善监听适用范围、适用程序以及非法监听的权利救济。
中图分类号: D918.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2010)050559 06
Application of Interception in DutyRelated Crimes Investigation
XI Wei, etc(School of Politic Sciences and Law,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Anhui 241003, China)
Key words: dutyrelated crimes; interception; truth discovery; privacy protection
Abstract: The technicality and secrecy of interception determine its unique advantage in ascertaining the truth. However, once misused, interception will lead to infringement of personal privacy. The establishment of interception system for duty-related crimes investigation that suits Chinese national conditions requires a balance between truth ascertaining and privacy protection.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scope and procedure of interception and right remedy to illegal interception according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Chinese duty-related crimes investigation system.
长期以来,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对于刑事强制措施与强制处分、强制性措施、特殊侦查手段等相关范畴之间的界分存在分歧。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刑事强制措施仅仅局限于对人身自由权予以限制、剥夺的手段,将干预财产权、隐私权的手段排斥在外。对于监听等干预隐私权的侦查手段,在我国长期存在“技术性侦查手段”、“特殊侦查手段”、“强制处分”等不同认识。[1]278近年来,许多学者主张不能再将监听视为“洪水猛兽”,而应对侦查手段的外延扩展,涵括监听等手段,用以打击形势严峻的职务犯罪、有组织犯罪、恐怖主义犯罪等。从司法实践来看,由于立法尚未明确赋予检察机关采取监听等手段的权力,职务犯罪案件侦查工作仍以突破口供为主,仅有部分案件不得已向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借用”监听手段。考虑到职务犯罪的特殊性,《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第50条第1款规定:“各缔约国可酌情使用控制下交付和在其认为适当时使用诸如电子或者其他监视形式和特工行动等其他特殊侦查手段,并允许法庭采信由这些手段获取的证据”??①。我国已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监听用以打击职务犯罪的呼声也日益高涨。监听究竟是发现和打击职务犯罪得天独厚的“利器”,还是可能严重侵犯他人隐私权的“烫手山芋”?在职务犯罪侦查中是否应明确规定监听措施,并平衡真实发现与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
在争议中厘定:监听的概念与特征
(一)监听的概念界定
自监听被发明开始,围绕其含义的争议就从未终止。在学术界,国内外学者们对监听所下定义的角度也是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类:有的以交流手段为标准,认为监听是“听取、记录自然对话、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传递的信息,以发现犯罪嫌疑人和犯罪证据的侦查方法”;有的从监听的内容进行界定,认为监听是“采用秘密手段获取与犯罪有关的言词信息的一种技术侦查手段”;也有从所侵害的基本权利出发,认为“对于监听通讯范畴的界定应以其是否涉及公民通讯自由权利及通讯自由所保障的隐私权利为标准”。按照社会的通常理解,公民对以某种通讯方式进行的信息交流具有合理隐私期待,无论其传输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已挂牌)名单明细表1126.doc VIP
- [产品_解决方案概述]华为FusionAccess桌面云解决方案6.2概述.pdf VIP
- 《华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件——概率论》.ppt VIP
- 图集规范-浙江图集-2010浙G22管桩.pdf VIP
- 中建八局高大模板施工标准化图册(盘扣架脚手架)2024年 .pdf VIP
- 一种竹质柱状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VIP
- Mogas金属硬密封球阀的构造特点.docx VIP
- T-CECS 10107-2020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技术要求(OCR).pdf
- 2025年高考真题解析课件:2025年全国新高考二卷英语读后续写(课件).pptx VIP
- 《江南逢李龟年》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