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析南诏清平官郑回历史功绩及现实意义
试析南诏清平官郑回历史功绩及现实意义
摘 要:郑回,从俘虏到王室宗师,再到南诏清平官,为南诏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史书没有他的传记,对其论述也很少。为弘扬郑回思想和精神,笔者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等方面分析探讨了郑回的历史功绩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南诏 郑回 清平官
郑回,相州(今河南安阳)人,天宝年间任西泸县令,公元757年,南诏攻陷?`州,郑回被俘,阁罗凤重其学识才能,任为王室教师。异牟寻即位后,以郑回为清平官,专决国家大事。郑回凭借自身的学养和南诏王的器重,有效促进了中原先进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与南诏民族文化的交融,为南诏与唐朝恢复友好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旧唐书》中记载:“郑回者,本相州人,天宝中举明经,授?Q州西泸县令。?Q州陷,为所虏。阁罗凤以回有儒学,更名曰蛮利,甚爱重之,命教凤伽异。及异牟寻立,又命教其子寻梦凑。回久为蛮师,凡授学,虽牟寻、梦凑,回得挞,故牟寻以下皆严惮之。蛮谓相为清平官,凡置六人。牟寻以回为清平官,事皆咨之,秉政用事。余清平官五人,事回卑谨,或有过,回辄挞之。回尝言于牟寻曰:‘自昔南诏尝款附中国,中国尚礼仪,以惠养为务,无所求取。今弃蕃归唐,无远戍之劳,重税之困,利莫大焉。’牟寻善其言,谋内附者十余年矣。郑回见佐时,多所指导,故佐时探得其情,乃请牟寻斩吐蕃使数人,以示归唐。”
历史证明,凡是为祖国的统一,民族团结,为发展地方经济和文化作出贡献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遗憾的是堂堂一位南诏头等重臣郑回,史书没有他的传记,也没有更多的述评,只有今剑川石窟王者像中,异牟寻旁,戴纱帽,穿大礼袍,端坐的清平官郑回(杨延福记石窟雕像云),以及新、旧《唐书?南诏传》及《通鉴?唐纪》中,对其事有一点简略记述。郑回的丰功伟绩没有得到较好的弘扬,这是历史的一大遗憾。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认识郑回,让郑回思想永放光芒,现笔者对郑回的历史功绩及现实意义作一探究。
一、历史功绩
郑回在南诏文化史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是传播儒学的大师,是南诏王子王孙的太傅,是王者的智囊,是推动南诏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的功臣,是南诏与唐朝关系走向和谐统一的重要决策者。
1. 促进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祖国统一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之间友好相处,互助互利,乃至逐渐融合是中华民族关系的主流。然而,由于封建统治者对边疆少数民族实行“以夷制夷”、“以夷攻夷”的政策,使得边疆一些少数民族摆脱中央王朝而自立,以至兵戎相见。在唐代,王朝中央与南诏、吐蕃之间的关系,就呈现出一种曲折、复杂的局面。南诏,在唐初只是居住在滇西洱海区域的一个部落联盟,称为蒙舍诏。唐王朝为了抵御当时不断兴起的吐蕃奴隶主贵族对洱海区域的侵扰,扶持其首领皮罗阁统一了滇西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政权。
南诏统一洱海地区以后,势力不断强大,于是开始向外扩展,先后占领了唐朝控制的滇池周围及曲靖地区。南诏贵族的扩展行径和唐中央王朝进一步巩固云南的统治、遏制南诏势力发展的方针发生了尖锐矛盾。矛盾的不断激化,导致了天宝年间唐朝和南诏之间的战争。公元751年和754年间,唐朝两次用兵云南,遭到惨重失败,唐朝统治势力从此退出云南。南诏为其图存,依附吐蕃。依附吐蕃,虽然抵御了唐朝的军事力量,并且扩大了自己的疆域,但是又导致吐蕃势力向云南的伸展。接踵而来的便是吐蕃对南诏的领土扩张和沉重的赋役掠夺,使南诏痛苦不堪,双方关系不断恶化。牟寻继位不久,吐蕃征调南诏军队,双方联军二十万众,分三路进攻成都。唐德宗派名将李晟、曲环大破吐蕃、南诏联军,南诏军队损失惨重。吐蕃反而把这次失败归罪南诏,改异牟寻为“日东王”,从“兄弟之国”降为藩属关系,向南诏征收重赋和劳役,夺取其险要地方设置营堡,并要南诏每年派兵为之镇防,战争时还要充当先驱,这直接威胁着异牟寻统治地位的稳定。作为原唐朝旧臣,当时为南诏清平官的郑回便劝牟寻说:“自昔南诏尝款附中国,中国尚礼仪,以惠养为务,无所求取。今弃蕃归唐,无远戍之劳,重税之困,利莫大焉。”“牟寻善其言,谋内附者十余年矣。郑回见佐时,多所指导,故佐时探得其情,乃请牟寻斩吐蕃使数人,以示归唐”。在郑回的劝导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南诏与唐朝重新恢复盟好,会盟于苍洱之滨,史称“南诏会盟”或“点苍山会盟”。显而易见,在谋划南诏归唐中,郑回所起的重要作用是别人不可替代的,他
不愧为当时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民族团结的友好使者[1]。
2. 促进了南诏与唐朝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南诏归附唐朝后,脱离了吐蕃,免除了过去沉重的经济和军事负担,而且还在对吐蕃的战争中扩大了自己的辖区。“点苍山会盟”不久,异牟寻对吐蕃发动了一次突然袭击,攻下了不少城池,消除了他的心腹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