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孔子慎言思想
试论孔子慎言思想
[摘 要] 从周公开始慎德、慎独,慎微、慎行等等一系列的观念到孔子系统地对慎言观念的提出等等这些都对中国人的谨慎人格影响非常大。本文从孔子慎言思想的来源及具体内容两个方面对孔子慎言思想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 孔子 慎言 讷
[Abstract] Shen started from the Duke of Zhou Germany, Shendu, Shen Wei, 350005, and so on a series of concepts, to the Confucian system of Shenyin concepts proposed, and so on for all these Chinese people care very large impact on personality. This paper from Confucius Shenyin thinking of the source and the specific contents of two aspects of Confucius Shenyin thinking of the analysis
[Key words] Confucius Shenyin Ne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哲学家,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也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翻开中国历史的长卷,儒家思想贯通古今,对后世的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不仅以他的思想来感召着后人,而且在语言使用方面的态度也同样启迪着后人。一部《论语》就有许多处直接涉及到了人的语言问题。在众多思想中孔子的慎言思想是最广泛的。
孔子之前文献中的言语思想,以慎言之说为最突出。所谓慎言,按《说文#8226;心部》解:“慎,谨也。”就是说“慎”本义是指严谨、小心。这样,“慎言”之义即指人们在传播活动中要做到言行小心谨慎。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传播者的传播行为要谨慎;二是传播者对所传播的内容要严谨。可见,“慎言”传播不仅仅是传播技巧,而且是个传播理念问题。从历史上看,儒家认识到传播的社会作用,“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不几乎一言而丧邦”(论语#8226;子路)。因此,孔子提出要“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8226;学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8226;为政》),“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论语#8226;宪问》)。这些意在告诉人们,传播信息是为了更好的发展社会,要对自己的传播内容负责,谨慎传播真实的信息;决不能说得多,做得少,更不能大言不惭,光说不做。
一、孔子慎言思想产生的原因
首先在古代社会人们讨论问题总是与在位的君主联系在一起,因而说话就少了许多随意。譬如《周易#8226;系辞上》云:“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 其言一出即能“加乎民”,千里之外或应之或违之,则出言之人当然应是身居高位者,所谓“居高声自远”也。
其次是因为古人意识到了言与心、与身的密切关系。语言是思维的载体。
二、孔子慎言思想的表现
(一)语言形式及使用方面
1、 质朴的语言风格
孔子提倡质朴的语言风格,而且这种质朴是恰到好处的质朴,既不流于粗俗,又不过于浮华“辞达而已矣。” (《论语#8226;卫灵公》),这是孔子从形式方面对表意言辞的具体要求,也是孔子衡量语言优劣的最高标准。“辞”,语言文辞,“达”,通达,表现。他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8226;雍也》)。“文”,华丽的词采“质”,质朴的内容,“彬彬”,质朴的内容和华丽的辞彩搭配得适当和谐的样子,如要“质胜文”,言论就显得粗俗;若“文胜质”,文章就显得浮华。
2、 言行一致
在语言的使用上孔子主张言行一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论语#8226;里仁》)这是孔子从实践的角度,对人们的语言提出的要求,他主张语言要和行动统一,反动言行不一。他一再告诫人们要少说多做,说到做到,不要言过其实,并以此作为道德规范衡量人的行为。
3、言讷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8226;八佾》)。认为,“讷”,是近于仁德的四种品德之一。“讷”,即言语不轻易出口。
4、说话要讲究时机
在孔子看来君子说话常易犯三种过失:“言未及之而言”,“言及之而不言”,“未见颜色而言”。急躁、隐瞒和贸然开口这三种过失,归根到底,都是说话前没经过冷静地思考,不够谨慎而造成的。甚至,孔子认为言语迟钝都是好的。“仁者,其言也?。”仁人言语是迟钝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