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五年来曹操诗歌悲凉美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曹操诗歌悲凉美研究综述
摘要:二十一世纪以来研究曹操诗歌的文章枚不胜数,兹文仅以近五年来曹操诗歌研究中关注其诗歌悲凉美的文章为对象,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分类。学人们对其诗歌悲凉美的解读可归为两个方面:一是解读悲凉,在于悲时代、悲民生、悲自己、悲大业;二是对“美”的解读侧重于曹操个人的气度,通脱与霸气。
关键词:曹操;诗歌;悲凉美;通脱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5―0103―02
曹操堪称一个时代的文豪,新中国成立后整理出版的《曹操集》有他的诗歌24首(另残句3首),有书信、教令、文章 154 篇。他行文惜墨如金,率真老辣,直抒胸臆。鲁迅曾经说过,曹操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尚通脱。曹操之所以能写出洒脱无羁的作品正是因为他尚通脱的性格所致,毫无拘束,便想出什么就写什么。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苍茫悲凉之感;通脱壮美之势;论文创新之处。
一、苍茫悲凉之感
近五年的曹操诗歌研究方面的论文大多偏重于其诗歌中体现的苍茫悲凉之感。前人对曹操乐府诗的风格早就有了研究及定论,钟嵘《诗品》:“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沈德潜《古诗源》:“沉雄俊爽,时露霸气。”王世贞《艺苑卮言》:“曹公莽莽,古直悲凉。”敖陶孙《诗评》:“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冯班:“魏武文体,悲凉慷慨。”今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稍有发展,对曹操留传于世的乐府诗歌研究最为频繁的几首是《短歌行》(对酒当歌)、《龟虽寿》《观沧海》等等。
对以上这些诗歌的解读,今人的理解主要集中于其诗歌中流露出的那种悲凉忧郁的心境,具体又可分为悲凉的意象、悲悯民生、悲慕贤才、悲己壮志。
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乱的年代,作为当时的政治领袖,曹操目睹了战乱之中遭受苦难的无辜百姓,如《蒿里行》讲述关东诸郡地方官共同讨伐董卓,由于心里各怀鬼胎,相互攻打,结果造成“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局面。曹操用自己的犀利言语明确指出军阀混战的罪恶,表现出对人民生于水深火热的无比同情,所以被钟惺评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古诗归》)。也亲身体验了士兵的征战之苦,如《却东西门行》:
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举翅万馀里,行止自成行。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奈何此征夫,安得驱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同时也感受到贤才难得之苦,曹操渴慕贤才常以周公自比,希望得到贤才的帮助早日完成统一中国的志愿,如《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以及统一中国之大业的难以完成。曹操到了晚年,经历了人生中的大波大澜之后,深切地体会到生命终有期,而统一大业尚未完成,于是幻想从神仙世界里寻求帮助,写了不少的游仙诗,著名的有《精列》、《气出唱三首》(其一)“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秋胡行二首》(其二)“思得神药,万岁为期”等。《龟虽寿》写于曹操五十三岁时,“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蛇乘雾,终为土灰”,体现出诗人担心大业难以完成的悲凉心情。
二、通脱壮美之势
曹操的诗歌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所谓“风骨”,尽管近人有各式各样的解释,但都不否认它指一种既有充实的内容,又有强烈感染力的质朴、刚健、清新、明朗的艺术风格。就审美范畴说,它属于一种刚性的崇高美,或又称壮美。刘师培《论汉魏之际文学变迁》指出:“魏武治国,颇杂刑名,文体因之,渐趋清峻。一也。建武以还,士民秉礼。迨及建安,渐尚通?M;?M则侈陈哀乐,通则渐藻玄思。二也。献帝之初,诸方棋峙,乘时之士,颇慕纵横,骋词之风,肇端与此。三也……”刘师培归纳建安文学的特点为“清峻、通?M”,“通?M”即“通脱”之意。
曹操的诗歌在表现悲凉的同时,更加体现出其博大的胸怀和广阔的气度以及通脱的豪迈之气和壮美之情。如《短歌行》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结尾,表明诗人要以高山的气魄和大海的胸怀来招纳贤才,完成统一中国的愿望;《龟虽寿》在诗人意识到世上的万事万物无论多么强大都会有终老的一天时,竟洒脱地吐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言壮志,他认为义士不应该因为暮年降临而意志消沉,而应该具有坚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拼搏精神,以及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的生命热
文档评论(0)